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16页解析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读鲁迅的高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他从不屈服,他是“彷徨”在黑暗中忍不住要“呐喊”的勇士;我读鲁迅的 jiān rèn,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对不公之事,他深恶痛疾;我读鲁迅的奉献,他少年时为 zhěng jiù 人民于危难之中,三改志愿,一生笔耕不辍。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长远眼光,更有作为革命家的明智。“正人君子”之流在他面前无所遁形。为了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临终前依然不改“我以我血荐轩辕”。
(1)根据拼音写汉字。
jiān rèn(
坚韧
) zhěng jiù(
拯救
)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写出修改意见。______
可在句末加上“的志向”。

答案:1. (1) 坚韧 拯救 (2) 可在句末加上“的志向”。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这部电影以气势恢宏的场面、
的情节,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B.那些寄往杂志社的稿件如泥牛入海,一直

C.张口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
”台上一套、背后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

答案:2. A 解析:“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C.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于 1926 年写于日本东京。
D.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
答案:3. C 解析:“于 1926 年写于日本东京”有误。本文于 1926 年写于厦门。
4. “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句中的“竟”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 句中“竟”字暗含作者对“多年未寄信”这一事实的意外与自责。鲁迅用“竟”字突出自己与藤野先生断联的矛盾心理。

5. ★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属于细节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以这一细节描写,刻画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深情厚谊,强化师生间超越国别的情感联结。

6.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藤野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学教授,作者为什么会用“伟大”去评价他?请结合整篇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从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几件事可以看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鲁迅先生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答案:4. 不能删去。 句中“竟”字暗含作者对“多年未寄信”这一事实的意外与自责。鲁迅用“竟”字突出自己与藤野先生断联的矛盾心理。 5. 以这一细节描写,刻画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深情厚谊,强化师生间超越国别的情感联结。 6. 从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几件事可以看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鲁迅先生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