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邂逅恩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934年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终于见到了文坛大师鲁迅先生。萧红眼中的这位带有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为文段的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出奇地
(3)文段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______
1934年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终于见到了文坛大师鲁迅先生。萧红眼中的这位带有
传
奇色彩的一代大师出奇地______(缓和 平和)并充满善意,他面色苍白显得有些衰弱,脸jiá消瘦,颧骨突出,嘴上留有浓密的唇须,头发极富于特征,硬而直立,眼睛喜欢眯起来,但目光却异常锐利。他们完全把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传
(chuán
)奇 脸jiá(颊
)(2)为文段的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出奇地
平和
并充满善意(3)文段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______
他们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答案:1. (1) chuán 颊 (2) 平和 (3) 他们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2. [怀念恩师]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42年1月22日,弥留之际的萧红一再拜托守候在她床前的挚友骆宾基说:“我死后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能把我的一点骨灰埋葬在鲁迅先生的墓旁……如果真有在天之灵的话,以便在天国里也能聆听到先生的教诲。”
①她对鲁迅先生一直怀着深深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②与鲁迅相处的日子,是萧红坎坷不幸的一生中少有的闪烁着灿烂阳光的日子
③甚至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鲁迅先生
④鲁迅先生的早逝,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给她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悲痛
A. ④②①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②①
D. ①③②④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42年1月22日,弥留之际的萧红一再拜托守候在她床前的挚友骆宾基说:“我死后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能把我的一点骨灰埋葬在鲁迅先生的墓旁……如果真有在天之灵的话,以便在天国里也能聆听到先生的教诲。”
①她对鲁迅先生一直怀着深深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②与鲁迅相处的日子,是萧红坎坷不幸的一生中少有的闪烁着灿烂阳光的日子
③甚至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鲁迅先生
④鲁迅先生的早逝,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给她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悲痛
A. ④②①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②①
D. ①③②④
答案:2. B 解析:根据语境,文段先写的是“相处”,再写感受,接着写鲁迅的逝世,最后写怀念,句序为②①④③。
3.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B.从体裁上看,《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写人散文,主要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的回忆,抒发作者对作为“普通人”的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和其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样,都是写作为革命斗士的鲁迅先生怒目金刚的一面。
D.文中说“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这表现出鲁迅先生不惧怕死亡的淡然和争分夺秒工作的勤奋。
C
)A.《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B.从体裁上看,《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写人散文,主要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的回忆,抒发作者对作为“普通人”的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和其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样,都是写作为革命斗士的鲁迅先生怒目金刚的一面。
D.文中说“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这表现出鲁迅先生不惧怕死亡的淡然和争分夺秒工作的勤奋。
答案:3. C 解析:“都是写作为革命斗士的鲁迅先生怒目金刚的一面”说法有误。本文主要通过作者在生活中对鲁迅先生的观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鲁迅先生随和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
4.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选段的内容。
5.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简要分析选文最后两段中加点的“站”和“停”好在哪里。
6.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从用词精妙的角度赏析一下画线句,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回忆了鲁迅先生工作、睡觉的生活片段。
5.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简要分析选文最后两段中加点的“站”和“停”好在哪里。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把毛笔、拖鞋写活了,好像它们是有灵性、通人性的,在主人工作和休息时,它们陪伴、伺候主人,读来亲切、自然、生动。
6.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从用词精妙的角度赏析一下画线句,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通过“整整齐齐”“压”“站”等字词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性格严谨。
答案:4. 回忆了鲁迅先生工作、睡觉的生活片段。 5.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把毛笔、拖鞋写活了,好像它们是有灵性、通人性的,在主人工作和休息时,它们陪伴、伺候主人,读来亲切、自然、生动。 6. 通过“整整齐齐”“压”“站”等字词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性格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