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47页解析答案
一、情景默写。
1.《庭中有奇树》中卒章显志,点明诗旨的诗句:
此物何足贵
?
但感别经时

2.《龟虽寿》中表现人虽然老了,但是仍然有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的诗句: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3.《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
岂不罹凝寒
?
松柏有本性

4.《梁甫行》中抒发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感慨的诗句:
柴门何萧条
,
狐兔翔我宇

答案:1.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2.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3.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4.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5. 分析尾联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

6. 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① 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 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5.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 6. ① 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 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7. 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诗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仍想干一番事业的雄心,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8. 本诗开头写“神龟”与“腾蛇”,其用意是什么?
神龟的寿命很长,但是终究会归于尘土;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是也会有死去的一天。这两个比喻主要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答案:7.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诗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仍想干一番事业的雄心,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8. 神龟的寿命很长,但是终究会归于尘土;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是也会有死去的一天。这两个比喻主要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9. 本诗尾联有什么作用?
这里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反衬出边地人们生活环境的蛮荒,以及边地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10.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请简要分析。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了边地残破荒凉的景象,以及边地人民穷苦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9. 这里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反衬出边地人们生活环境的蛮荒,以及边地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10.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了边地残破荒凉的景象,以及边地人民穷苦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11. 乙诗的颔联中是如何描写“孤雁”之“孤”的? 请结合诗句赏析。
“一片”与“万重”形成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12. (链接课文)在刻画写作对象的过程中,甲、乙两诗用了同一种写作手法,但具体运用有所区别,请分别进行品读。
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甲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乙诗以孤雁象征诗人自己。诗中虽然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孤身一人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状。

答案:11. “一片”与“万重”形成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12. 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甲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乙诗以孤雁象征诗人自己。诗中虽然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孤身一人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状。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