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征/于色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征/于色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1. A 解析:正确停顿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2.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曾益其所不能
“
(2) 入则无法家拂士
“
(1) 曾益其所不能
“
曾
”同“增
”,解释:增加
。(2) 入则无法家拂士
“
拂
”同“弼
”,解释:辅佐
。答案:2. (1)曾 增 增加 (2)拂 弼 辅佐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 发:① 舜
② 征于色,
(2) 拂:① 行
② 入则无法家
(3) 于:① 征
② 舜发
(4) 而:①
② 然后知生于忧患
(1) 发:① 舜
发
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② 征于色,
发
于声 (显露、流露
)(2) 拂:① 行
拂
乱其所为 (违背
)② 入则无法家
拂
士 (同“弼”,辅佐
)(3) 于:① 征
于
色,发于
声 (在
)② 舜发
于
畎亩之中(从
)(4) 而:①
而
后作 (表承接
)② 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
死于安乐也 (表并列
)答案:3. (1)①兴起,指被任用 ②显露、流露 (2)①违背 ②同“弼”,辅佐 (3)①在 ②从 (4)①表承接 ②表并列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的中心论点。(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答案:4. (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5. (1)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 必先苦其心志 (
(3) 曾益其所不能 (
(4) 而后作 (
6.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
(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
7. 选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____
8.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古思今,请结合课文的“忧乐观”给以“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稿拟写两个分论点。____
选拔、任用
)(2) 必先苦其心志 (
使……痛苦
)(3) 曾益其所不能 (
才能
)(4) 而后作 (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6.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____(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忧患,国家往往会灭亡。
____7. 选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____
都出身贫贱,但是都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磨炼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____8.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古思今,请结合课文的“忧乐观”给以“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稿拟写两个分论点。____
示例:分论点一:实现中国梦应放眼未来,不沉湎于生活安乐;分论点二:实现中国梦应常怀忧患意识。
____答案:5. (1)选拔、任用 (2)使……痛苦 (3)才能 (4)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6.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忧患,国家往往会灭亡。 7. 都出身贫贱,但是都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磨炼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8. 示例:分论点一:实现中国梦应放眼未来,不沉湎于生活安乐;分论点二:实现中国梦应常怀忧患意识。
9. 管仲
10. (1)
11.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2.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3. 阅读选文,说说“管鲍之交”为什么会被后人用来比喻相知甚深、交谊深厚的朋友关系。
14. (链接课文)结合选文,说说“管夷吾举于士”能不能作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论据?为什么?
/
事/
公子纠10. (1)
年轻
(2)不久
(3)曾经
(4)逃跑
11.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12.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齐桓公因此称霸,多次盟会诸侯,一统天下,(是靠)管仲的智谋。
13. 阅读选文,说说“管鲍之交”为什么会被后人用来比喻相知甚深、交谊深厚的朋友关系。
管仲家贫,经常欺骗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很友好地对待他;公子纠死后,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和鲍叔牙经商,鲍叔牙知道管仲生活贫困,分钱财时让管仲多拿一些;管仲为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鲍叔牙处境更加艰难,但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笨,知道时机有顺利和不顺利;管仲多次做官,多次被君主驱逐,但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没有才干,而是觉得他没有遇到好时机;管仲多次作战,多次逃跑,但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胆小,知道管仲还有老母要奉养;管仲被囚禁受到屈辱,但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没有廉耻,知道管仲不为小节而羞耻,而以功名不显耀于天下而羞耻。由此可见管仲和鲍叔牙相知甚深、交谊深厚。(答出两点即可)
14. (链接课文)结合选文,说说“管夷吾举于士”能不能作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论据?为什么?
能。 管仲在辅佐齐桓公前经历过许多磨难,幸得有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才能成为齐国的贤臣。管仲在困境之中受到磨砺,后获得机遇,施展才能。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强调人要经受磨砺方能成就自我,所以“管夷吾举于士”可以成为论据。
答案:9. 管仲/事/公子纠 10. (1)年轻 (2)不久 (3)曾经 (4)逃跑 11. A 解析:A. 都是代词;B. 在/从;C. 因为/把;D. 他/他的。 12. 齐桓公因此称霸,多次盟会诸侯,一统天下,(是靠)管仲的智谋。 13. 管仲家贫,经常欺骗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很友好地对待他;公子纠死后,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和鲍叔牙经商,鲍叔牙知道管仲生活贫困,分钱财时让管仲多拿一些;管仲为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鲍叔牙处境更加艰难,但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笨,知道时机有顺利和不顺利;管仲多次做官,多次被君主驱逐,但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没有才干,而是觉得他没有遇到好时机;管仲多次作战,多次逃跑,但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胆小,知道管仲还有老母要奉养;管仲被囚禁受到屈辱,但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没有廉耻,知道管仲不为小节而羞耻,而以功名不显耀于天下而羞耻。由此可见管仲和鲍叔牙相知甚深、交谊深厚。(答出两点即可) 14. 能。 管仲在辅佐齐桓公前经历过许多磨难,幸得有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才能成为齐国的贤臣。管仲在困境之中受到磨砺,后获得机遇,施展才能。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强调人要经受磨砺方能成就自我,所以“管夷吾举于士”可以成为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