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
(2)甚矣,汝之不惠
“
(1)始一反焉
“
反
”同“返
”,解释: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
“
惠
”同“慧
”,解释:聪明
。答案:1. (1)反 返 往返 (2)惠 慧 聪明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且:① 年
②
(2)焉:① 且
② 始一反
(3)固:① 汝心之
②
(4)于:① 箕畚运
② 告之
(5)之:① 跳往助
② 虽我
③ 以君
(1)且:① 年
且
九十 (将近
)②
且
焉置土石 (况且
)(2)焉:① 且
焉
置土石 (往哪里、在哪里
)② 始一反
焉
(语气词
)(3)固:① 汝心之
固
(顽固
)②
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4)于:① 箕畚运
于
渤海之尾 (到
)② 告之
于
帝 (向
)(5)之:① 跳往助
之
(代词,他们
)② 虽我
之
死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③ 以君
之
力 (助词,的
)答案:2. (1)① 将近 ② 况且 (2)① 往哪里、在哪里 ② 语气词 (3)① 顽固 ② 巩固 (4)① 到 ② 向 (5)① 代词,他们 ②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③ 助词,的
3.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3)吾与汝毕力平险 (
(1)面山而居 (
名词活用作动词,面对着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名词活用作状语,用箕畚
)(3)吾与汝毕力平险 (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答案:3. (1)名词活用作动词,面对着 (2)名词活用作状语,用箕畚 (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4.(教材课后习题变式)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
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
”,甚至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
”;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笑而止之
”。答案:4. 杂然相许 献疑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B.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C.《愚公移山》的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目的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体现。
D.《愚公移山》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奋斗不懈的道理。
C
)A.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B.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C.《愚公移山》的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目的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体现。
D.《愚公移山》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奋斗不懈的道理。
答案:5. C 解析:“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体现”表述有误,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故事结尾就反映了当时人们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式,饱含“人定胜天”的雄伟气魄,也反映了作者对作品中阐述的哲理思想的坚信,并以神话的形式给予肯定。
6. (1)
7. (1)______
8. ______
9. ______
苦于
(2)赞同
(3)肩负、扛
(4)没有
7. (1)______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______你也太不聪明了!
8. ______
愚公妻子的话是对丈夫的关心,是善意的提醒;智叟的话是嘲笑,是充满轻视的责难。
9. ______
① 孀妻遗男:从侧面表现“愚公移山”这一事件得到众人的拥护。 ② 智叟:与愚公对比,突出了愚公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优秀品质。
答案:6. (1)苦于 (2)赞同 (3)肩负、扛 (4)没有 7. (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你也太不聪明了! 8. 愚公妻子的话是对丈夫的关心,是善意的提醒;智叟的话是嘲笑,是充满轻视的责难。 9. ① 孀妻遗男:从侧面表现“愚公移山”这一事件得到众人的拥护。 ② 智叟:与愚公对比,突出了愚公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