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仔细阅读全文,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上父亲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时间|周一|周三|周四|几天后|
|父亲的心情|
19. 结合全文,品味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____
20. 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⑤段的作用。(4分)____
21. 将本文第⑨段画线句子与《白杨礼赞》结尾比较阅读,说出它们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用意上的不同点。(6分)
[链接材料]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茅盾《白杨礼赞》)____
22. 文章第⑩段最后"新的眼光"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5分)____
|时间|周一|周三|周四|几天后|
|父亲的心情|
担忧焦虑
|焦急不安
|充满期待又有些失望
|慢慢地平静|19. 结合全文,品味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____
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家稻田里稻子稻穗挺立、尚未灌浆的状态,为下文父亲的担忧以及"我们"对稻子生长的关注作了铺垫。
20. 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⑤段的作用。(4分)____
内容上,补充了去年试种新品种黑糯稻灌浆不良,解释了父亲为什么会对今年自家水稻不灌浆的情况如此担忧。结构上,承接上文父亲对今年水稻的担忧,同时为下文父亲持续关注水稻生长,以及"我们"对收成看法的转变作了铺垫。
21. 将本文第⑨段画线句子与《白杨礼赞》结尾比较阅读,说出它们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用意上的不同点。(6分)
[链接材料]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茅盾《白杨礼赞》)____
写法上的相同点: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意上的不同点:本文通过对比,意在强调种田人在长期的田间劳作中,逐渐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批判了那些脱离劳动、盲目自大的人。为后文作铺垫,突出了文章中对劳作价值的思考。《白杨礼赞》运用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以白杨树为象征的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对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进行批判,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2. 文章第⑩段最后"新的眼光"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5分)____
对收成的新认识,认识到劳作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即使没有好的收成,也是有意义的。对尝试和创新的新态度,明白以更平和、更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尝试和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败,不再因失败而沮丧,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成长和收获。
答案:18. 担忧焦虑 焦急不安 充满期待又有些失望 19. 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家稻田里稻子稻穗挺立、尚未灌浆的状态,为下文父亲的担忧以及“我们”对稻子生长的关注作了铺垫。 20. 内容上,补充了去年试种新品种黑糯稻灌浆不良,解释了父亲为什么会对今年自家水稻不灌浆的情况如此担忧。结构上,承接上文父亲对今年水稻的担忧,同时为下文父亲持续关注水稻生长,以及“我们”对收成看法的转变作了铺垫。 21. 写法上的相同点: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意上的不同点:本文通过对比,意在强调种田人在长期的田间劳作中,逐渐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批判了那些脱离劳动、盲目自大的人。为后文作铺垫,突出了文章中对劳作价值的思考。《白杨礼赞》运用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以白杨树为象征的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对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进行批判,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2. 对收成的新认识,认识到劳作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即使没有好的收成,也是有意义的。对尝试和创新的新态度,明白以更平和、更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尝试和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败,不再因失败而沮丧,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成长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