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时间:______年 10 月—______年 10 月
过程:
前期:______→四道封锁线→______→______→贵州遵义
遵义会议: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时间:______年 10 月—______年 10 月
过程:
前期:______→四道封锁线→______→______→贵州遵义
遵义会议:
答案:1934 1936 中央革命根据地 湘江 乌江
1. 毛泽东说:“从 1921 年党成立到 1934 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议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 1934 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材料中“很大的损失” (
A.宣告了攻打中心城市计划的破产
B.证实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失败
C.导致了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
D.说明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C
)A.宣告了攻打中心城市计划的破产
B.证实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失败
C.导致了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
D.说明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中“特别是 1934 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可知,由于“左”的错误,1934 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进行战略转移。故选 C 项。
2. 朱德曾为纪念长征路上的某会议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会议 (
A.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乡村
B.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确立了思想建党与政治建军的原则
D.肯定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B
)A.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乡村
B.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确立了思想建党与政治建军的原则
D.肯定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答案:B
3.(教材 P92“相关史事”改编)为弘扬长征精神,小红同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红军挑选了 22 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士边爬边铺桥板。这个故事讲的是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D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答案:D
4.(2024·苏州昆山段考改编)蒋介石说:“(红军)经过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据此推断 (
A.“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形成
B.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
C.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D.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
B
)A.“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形成
B.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
C.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D.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
答案:B
5.(2024·常熟段考)新中国成立后,授予军衔的 10 名开国元帅中有 9 人、10 名大将中有 8 人、57 名上将中有 48 人、177 名中将中有 157 人、1 359 名少将中有 857 人均参加过长征。这些数据说明长征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锻造了党和红军大批骨干力量
D.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锻造了党和红军大批骨干力量
D.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授予军衔的将军中,大部分人经历了长征,这说明长征锻造了党和红军大批骨干力量,故 C 项正确;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A、B、D 三项。故选 C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