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1)在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并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材料二 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于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展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材料三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在日帝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共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共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从1936年7月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什么不利于抗日的行为?中共贯彻“逼蒋抗日”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8分)
(4)根据当时对蒋策略的调整,指出中共中央制定政策时所依据的思想路线的核心。(2分)
材料一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1)在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并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材料二 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于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展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材料三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在日帝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共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共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从1936年7月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什么不利于抗日的行为?中共贯彻“逼蒋抗日”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8分)
(4)根据当时对蒋策略的调整,指出中共中央制定政策时所依据的思想路线的核心。(2分)
答案:(1)原因:蒋介石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2分)举例说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3分)
(2)蒋介石作了“御侮救亡”的表示;中共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4分)
(3)原因:蒋介石虽有抗日的表示,但他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没有真正准备抗日。(2分)行为:亲赴西安督战,要求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2分)成果: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4分)
(4)实事求是。(2分)
(2)蒋介石作了“御侮救亡”的表示;中共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4分)
(3)原因:蒋介石虽有抗日的表示,但他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没有真正准备抗日。(2分)行为:亲赴西安督战,要求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2分)成果: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4分)
(4)实事求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