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2025年补充习题江苏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 第15页解析答案
1. 唐诗《春山夜月》中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弄花香满衣”是因为(
C
)。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特别是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性质。选项A“分子之间有空隙”虽然描述了分子间的一个性质,但与花香分子能附着在衣物上无直接关联;选项B“分子的体积很小”描述了分子的大小,但同样不能解释花香分子为何能附着在衣物上;选项D“分子的质量很小”描述了分子的质量,但这也与花香分子的附着无关。而选项C“分子在不断运动”则能很好地解释花香分子为何能从花朵中逸出并附着在衣物上,因为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2.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D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发生改变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但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水和冰的状态不同,故化学性质也不同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对分子、原子、离子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A选项,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所以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B选项,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虽然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对整体质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电子的得失,原子的电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其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所以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
C选项,同种原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结合成不同的分子,这些分子由于结构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D选项,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它们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物理性质(如密度、形态等)有所不同,所以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D
3. 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锑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碳-12 原子的质量为 $1.993× 10^{-26}\ \text{kg}$,一种锌原子的质量为 $1.096× 10^{-25}\ \text{kg}$,该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C
)。
A.12
B.64
C.66
D.$1.096× 10^{-25}\ \text{kg}$
答案:解:相对原子质量 =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碳-12原子质量×1/12)
该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096× 10^{-25}\ \text{kg}$ /($1.993× 10^{-26}\ \text{kg}$×1/12)≈66
答案:C
4. 下列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A.分子分成原子后进行重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B.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的空隙中
C.分子的数目增多或减少
D.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
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理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其本质特征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物理变化则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改变,但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A选项描述的是分子分成原子后进行重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这符合化学变化的定义,因为原子重新组合成了新的分子,即有新物质生成。
B选项描述的是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的空隙中,这是物理变化中的扩散现象,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移动。
C选项描述的是分子的数目增多或减少,这并不能直接判断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因为分子的数目变化可以发生在化学变化中,也可以发生在物理变化中(如物质的蒸发或凝结)。
D选项描述的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这同样是物理变化中的一种现象,如物质的三态变化中的固态到液态或液态到气态,分子间的空隙会变大,但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答案】:
A
5. 在一定条件下,下页左图中的微观粒子可发生化学反应,得到下页右图中的微观粒子,图中新的微观粒子是(
A
)。

A.$\text{H}_2\text{O}$
B.$\text{OH}$
C.$\text{H}_2\text{O}_2$
D.$\text{H}_2$
答案:解:根据微观示意图,白球代表氧原子,黑球代表氢原子。
左图中粒子:3个由2个黑球构成的分子(H₂)、2个由2个白球构成的分子(O₂)。
右图中粒子:2个由2个黑球和1个白球构成的分子(H₂O)、1个由2个白球构成的分子(O₂)。
新生成的微观粒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H₂O。
答案:A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