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2025年补充习题江苏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 第3页解析答案
1. 下列元素符号中,表示氢元素的是(
C
)。
A.He
B.K
C.H
D.Na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常见元素符号的识别。根据化学知识,我们知道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符号,氢元素的符号是H。接下来,我们将选项中的元素符号与已知的氢元素符号进行对比。A选项He是氦元素的符号,B选项K是钾元素的符号,C选项H是氢元素的符号,D选项Na是钠元素的符号。因此,与氢元素符号相匹配的是C选项。
【答案】:C
2. 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能少于1/4
C.不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必须用内焰加热
D.不能用嘴吹或手扇等方法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酒精灯使用规则的掌握情况。根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对每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
A选项: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易使酒精流出,引发火灾,因此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这是正确的操作规范,故A选项描述正确。
B选项:酒精灯内酒精的量如果过多,在使用时可能会溢出,造成火灾;如果过少,则可能无法维持灯焰的稳定燃烧。因此,酒精的量应在酒精灯容积的$\frac{2}{3}$以下,且不少于$\frac{1}{4}$,这是为了确保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故B选项描述正确。
C选项: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因此通常使用外焰进行加热,以提高加热效率。内焰的温度相对较低,不适合作为主要的加热区域。因此,C选项中的“不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必须用内焰加热”是错误的。
D选项:用嘴吹或手扇等方法熄灭酒精灯可能会引发火灾,而使用灯帽盖灭则是安全且有效的熄灭方法。因此,D选项描述正确。
综上所述,C选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C
3. 下列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D
)。
A.量桶
B.长劲漏斗
C.坩锅钳
D.试管刷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仪器的正确名称书写。需要逐一分析选项中的仪器名称是否与标准名称一致。
A选项:"量桶"应为"量筒",错误。
B选项:"长劲漏斗"应为"长颈漏斗",错误。
C选项:"坩锅钳"应为"坩埚钳",错误。
D选项:"试管刷"名称正确。
根据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第3节内容,正确仪器名称需严格记忆。
【答案】:D
4.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B
)。
①具有腐蚀性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②试管洗干净后正放在试管架上 ③没有说明用量,药品取容器能容纳的最大量 ④可以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A.仅①②④⑤
B.仅①④⑥
C.仅③⑤
D.仅①④⑤⑥
答案:【解析】:
①具有腐蚀性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以免腐蚀托盘,这是正确的操作。
②试管洗干净后应该倒放在试管架上,以便于试管内的水流出并晾干,而不是正放,所以此操作错误。
③在没有说明用量的情况下,为了节约药品并避免浪费和可能造成的危险,通常应取用最少量,而不是容器能容纳的最大量,所以此操作错误。
④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是正确的操作,可以确保取用的药品量准确且避免污染。
⑤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可能会污染瓶中的药品,这是错误的操作。正确的做法是将用剩的药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
⑥酒精灯打翻着火时,用湿抹布扑灭是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迅速降低温度并隔绝空气,从而灭火。
综上所述,正确的操作有①、④、⑥。
【答案】:B
5. 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回答的几个问题,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的顺序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B
)。
①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是什么?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⑤这个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④③⑤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以及反思与评价。我们需要根据这些环节的定义和顺序,对题目中的各个部分进行逐一分析,以确定它们分别属于哪个环节,并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序。
①“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是什么?”是一个问题,显然属于“提出问题”环节。
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是一个确定的结论,属于“获得结论”环节。
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是一个猜测,属于“猜想与假设”环节。
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是一个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的过程,属于“收集证据”环节。
⑤“这个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是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属于“反思与评价”环节。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些部分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顺序进行排序:提出问题(①)→猜想与假设(③)→收集证据(④)→获得结论(②)→反思与评价(⑤)。
【答案】:B
6. 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同时注明相应物质的化学符号)。
点燃镁条:
镁($Mg$)+ 氧气($O_2$)$\overset{点燃}=\!=\!= $氧化镁($MgO$)

加热碳酸氢铵固体:
碳酸氢铵($NH_4HCO_3$)$\overset{加热}=\!=\!= $氨气($NH_3$)+ 水($H_2O$)+ 二氧化碳($CO_2$)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以及相应物质的化学符号的书写。
对于“点燃镁条”,我们知道镁($Mg$)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O_2$)反应生成氧化镁($MgO$)。
对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碳酸氢铵($NH_4HCO_3$)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氨气($NH_3$)、水($H_2O$)和二氧化碳($CO_2$)。
【答案】:
点燃镁条:镁($Mg$)+ 氧气($O_2$)$\overset{点燃}=\!=\!= $氧化镁($MgO$);
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碳酸氢铵($NH_4HCO_3$)$\overset{加热}=\!=\!= $氨气($NH_3$)+ 水($H_2O$)+ 二氧化碳($CO_2$)。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