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2025年补充习题江苏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 第32页解析答案
1. 我国力争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对此,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C
)。
A.加快植树造林
B.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吸收二氧化碳
C.禁止使用含碳元素的能源
D.利用新技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碳中和概念的理解及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碳中和是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些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面对各选项逐一分析:
A. 加快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因此这个选项是可取的。
B.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吸收二氧化碳:这也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因此这个选项也是可取的。
C. 禁止使用含碳元素的能源:这个选项不可取。虽然减少含碳能源的使用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当前技术和社会条件下,完全禁止使用含碳能源是不现实的,因为化石燃料仍是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利用新技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因此这个选项是可取的。
综上所述,不可取的做法是C选项。
【答案】:
C
2. 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新的二氧化碳循环体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B
)。

答案:【解析】:
A选项: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醛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属于混合物,所以该选项正确。
B选项: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只是将二氧化碳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所以该选项错误。
C选项: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可以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化为液化石油气、汽油等重要资源,所以二氧化碳也可成为重要的资源,该选项正确。
D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该选项正确。
【答案】:B
3. 二氧化碳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0.04%,但对生命活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示,在 X 处合理的过程有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等。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X处是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在自然界中,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主要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在呼吸过程中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 化学链燃烧是利用“载氧体”将空气中的氧传输至燃料的新技术,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避免了空气和燃料的直接接触,右图为甲烷化学链燃烧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答案:【解析】:
A选项:我们需要判断$Cu_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在$Cu_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以计算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非+2价,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在“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是载氧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而氮气并未参与反应,因此$N_2$、$O_2$并非生成物,而是反应物中的一部分($O_2$是反应物,$N_2$不参与反应),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在“燃料反应器”中,甲烷与载氧体中的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而非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所以C选项错误。
D选项:化学链燃烧技术通过载氧体将空气中的氧传输至燃料,避免了空气和燃料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氮气等无关气体的参与,使得燃烧产物更为纯净,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分离处理,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D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