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C.所有金属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D.只有金属铁能被磁铁吸引
C
)。A.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C.所有金属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D.只有金属铁能被磁铁吸引
答案:【解析】:
A选项:不是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如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故A选项错误。
B选项:常温下大部分金属是固体,但汞是液体,故B选项错误。
C选项: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所有金属都有良好的导电性,故C选项正确。
D选项:不是只有金属铁能被磁铁吸引,钴、镍等也能被磁铁吸引,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A选项:不是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如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故A选项错误。
B选项:常温下大部分金属是固体,但汞是液体,故B选项错误。
C选项: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所有金属都有良好的导电性,故C选项正确。
D选项:不是只有金属铁能被磁铁吸引,钴、镍等也能被磁铁吸引,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2. 下列实验事实或结论正确的是(
A.将形状、质量相同的锌片、铁片分别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反应剧烈程度:锌片<铁片
B.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变成浅绿色,发生的反应为:${Fe + 2HCl = FeCl2 + H2↑}$
C.将打磨后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
D.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的金属只有镁和铝
B
)。A.将形状、质量相同的锌片、铁片分别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反应剧烈程度:锌片<铁片
B.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变成浅绿色,发生的反应为:${Fe + 2HCl = FeCl2 + H2↑}$
C.将打磨后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
D.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的金属只有镁和铝
答案:【解析】:
A选项: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因此锌与稀硫酸反应应该比铁更剧烈。所以A选项的描述“反应剧烈程度:锌片<铁片”是错误的。
B选项:考查金属与酸的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确实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所以B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
C选项:考查金属与盐的反应。将打磨后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会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因此铁丝表面应该有红色物质(铜)生成,而不是黑色物质。所以C选项的描述是错误的。
D选项:考查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的金属不仅仅只有镁和铝,例如钠、钾等活泼金属也能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所以D选项的描述是错误的。
【答案】:B
A选项: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因此锌与稀硫酸反应应该比铁更剧烈。所以A选项的描述“反应剧烈程度:锌片<铁片”是错误的。
B选项:考查金属与酸的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确实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所以B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
C选项:考查金属与盐的反应。将打磨后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会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因此铁丝表面应该有红色物质(铜)生成,而不是黑色物质。所以C选项的描述是错误的。
D选项:考查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的金属不仅仅只有镁和铝,例如钠、钾等活泼金属也能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所以D选项的描述是错误的。
【答案】:B
3. “鲲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该飞机使用了铝锂合金等多种合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铝锂合金的熔点比纯铝高
B.铝锂合金抗腐蚀性能非常差
C.铝锂合金属于混合物
D.铝锂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小
C
)。A.铝锂合金的熔点比纯铝高
B.铝锂合金抗腐蚀性能非常差
C.铝锂合金属于混合物
D.铝锂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小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组成金属的性能比较。
A选项,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因此铝锂合金的熔点应该比纯铝低,而不是高,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通常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好,因为合金中的不同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原电池效应,保护合金不被腐蚀。所以铝锂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应该比较好,而不是非常差,B选项错误。
C选项,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合金属于混合物。铝锂合金是由铝和锂熔合而成的,所以属于混合物,C选项正确。
D选项,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因为合金中的不同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固溶体,增强合金的硬度。所以铝锂合金的硬度应该比纯铝大,而不是小,D选项错误。
【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组成金属的性能比较。
A选项,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因此铝锂合金的熔点应该比纯铝低,而不是高,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通常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好,因为合金中的不同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原电池效应,保护合金不被腐蚀。所以铝锂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应该比较好,而不是非常差,B选项错误。
C选项,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合金属于混合物。铝锂合金是由铝和锂熔合而成的,所以属于混合物,C选项正确。
D选项,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因为合金中的不同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固溶体,增强合金的硬度。所以铝锂合金的硬度应该比纯铝大,而不是小,D选项错误。
【答案】:C
4. 某金属混合物由 Mg、Al、Zn、Fe 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4 g 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 0.2 g 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Mg 和 Al
B.Fe 和 Al
C.Fe 和 Mg
D.Mg 和 Zn
A
)。A.Mg 和 Al
B.Fe 和 Al
C.Fe 和 Mg
D.Mg 和 Zn
答案:解:分别计算各金属生成0.2g氢气所需质量:
Mg:设需质量为x,$Mg+2HCl=MgCl_2+H_2↑$,$\frac{24}{2}=\frac{x}{0.2g}$,x=2.4g
Al:设需质量为y,$2Al+6HCl=2AlCl_3+3H_2↑$,$\frac{54}{6}=\frac{y}{0.2g}$,y=1.8g
Zn:设需质量为z,$Zn+2HCl=ZnCl_2+H_2↑$,$\frac{65}{2}=\frac{z}{0.2g}$,z=6.5g
Fe:设需质量为m,$Fe+2HCl=FeCl_2+H_2↑$,$\frac{56}{2}=\frac{m}{0.2g}$,m=5.6g
4g混合物生成0.2g氢气,组成需满足一种金属生成0.2g氢气需质量<4g,另一种>4g。
A.Mg(2.4g)和Al(1.8g):均<4g,不可能
B.Fe(5.6g)和Al(1.8g):5.6>4,1.8<4,可能
C.Fe(5.6g)和Mg(2.4g):5.6>4,2.4<4,可能
D.Mg(2.4g)和Zn(6.5g):2.4<4,6.5>4,可能
答案:A
Mg:设需质量为x,$Mg+2HCl=MgCl_2+H_2↑$,$\frac{24}{2}=\frac{x}{0.2g}$,x=2.4g
Al:设需质量为y,$2Al+6HCl=2AlCl_3+3H_2↑$,$\frac{54}{6}=\frac{y}{0.2g}$,y=1.8g
Zn:设需质量为z,$Zn+2HCl=ZnCl_2+H_2↑$,$\frac{65}{2}=\frac{z}{0.2g}$,z=6.5g
Fe:设需质量为m,$Fe+2HCl=FeCl_2+H_2↑$,$\frac{56}{2}=\frac{m}{0.2g}$,m=5.6g
4g混合物生成0.2g氢气,组成需满足一种金属生成0.2g氢气需质量<4g,另一种>4g。
A.Mg(2.4g)和Al(1.8g):均<4g,不可能
B.Fe(5.6g)和Al(1.8g):5.6>4,1.8<4,可能
C.Fe(5.6g)和Mg(2.4g):5.6>4,2.4<4,可能
D.Mg(2.4g)和Zn(6.5g):2.4<4,6.5>4,可能
答案:A
5.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铜
B.滤渣中一定有铁、一定无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
D.滤液中一定只有硫酸亚铁
D
)。A.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铜
B.滤渣中一定有铁、一定无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
D.滤液中一定只有硫酸亚铁
答案:【解析】:
题目考察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铁(Fe)的活动性强于铜(Cu),因此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CuSO_4$)中的铜。反应方程式为:$Fe + CuSO_4 \rightarrow FeSO_4 + Cu$。
对于选项A,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因为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既然铁有剩余,那么铜肯定已经完全被置换出来,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而不是可能有铜。故A选项错误。
对于选项B,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但如上文分析,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故B选项错误。
对于选项C,由于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过量,那么硫酸铜肯定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不可能再有硫酸铜。故C选项错误。
对于选项D,由于铁粉过量,硫酸铜完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滤液中一定只有硫酸亚铁。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题目考察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铁(Fe)的活动性强于铜(Cu),因此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CuSO_4$)中的铜。反应方程式为:$Fe + CuSO_4 \rightarrow FeSO_4 + Cu$。
对于选项A,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因为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既然铁有剩余,那么铜肯定已经完全被置换出来,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而不是可能有铜。故A选项错误。
对于选项B,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但如上文分析,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故B选项错误。
对于选项C,由于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过量,那么硫酸铜肯定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不可能再有硫酸铜。故C选项错误。
对于选项D,由于铁粉过量,硫酸铜完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滤液中一定只有硫酸亚铁。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6. 请选取合适的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1) 传统热水瓶玻璃内胆壁镀的是
(2) 电线中的紫红色金属是
(3) 体温计中银白色液体是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1) 传统热水瓶玻璃内胆壁镀的是
Ag
。(2) 电线中的紫红色金属是
Cu
。(3) 体温计中银白色液体是
Hg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答案:【解析】:
(1) 传统热水瓶玻璃内胆壁镀的金属需要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常用的金属是银,因为银可以有效地反射热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2) 电线中常用的紫红色金属是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适合用于电线制造。
(3) 体温计中的银白色液体金属是汞,因为汞在常温下是液态,且热膨胀系数适中,适合用于体温计。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丰富,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答案】:
(1) Ag
(2) Cu
(3) Hg
(4) Al
(1) 传统热水瓶玻璃内胆壁镀的金属需要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常用的金属是银,因为银可以有效地反射热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2) 电线中常用的紫红色金属是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适合用于电线制造。
(3) 体温计中的银白色液体金属是汞,因为汞在常温下是液态,且热膨胀系数适中,适合用于体温计。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丰富,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答案】:
(1) Ag
(2) Cu
(3) Hg
(4) Al
7. 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早期采金技术为“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2) 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现代社会金属铝被大量使用,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
(1)《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早期采金技术为“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单质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2) 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 + CuSO_{4} = FeSO_{4} + Cu$
,属于置换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3) 现代社会金属铝被大量使用,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
$4Al + 3O_{2} = 2Al_{2}O_{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钢比生铁应用更广泛是因为钢的含碳量低,机械性能好(或 钢的机械性能好)
,我们常说“百炼成钢”,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个过程的主要原理:$C + O_{2}\overset{点燃}{=} CO_{2}$
。答案:【解析】
(1) 本题考查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金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它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化合物的形式。这是因为金不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2) 本题考查湿法炼铜的原理及反应类型。湿法炼铜是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来制备铜。在这个反应中,铁会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这个反应是一个置换反应,因为它涉及一种单质(铁)和一种化合物(硫酸铜)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铜)和另一种化合物(硫酸亚铁)。
(3) 本题考查铝的耐腐蚀性及其原因,钢与生铁的比较,以及百炼成钢的原理。铝制品之所以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氧化。钢比生铁应用更广泛,主要是因为钢的含碳量较低,这使得钢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百炼成钢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反复加热和锤打,使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碳含量,提高铁的韧性和硬度。
【答案】
(1) 单质
(2) $Fe + CuSO_{4} = FeSO_{4} + Cu$;置换
(3) $4Al + 3O_{2} = 2Al_{2}O_{3}$;钢的含碳量低,机械性能好(或 钢的机械性能好);$C + O_{2}\overset{点燃}{=} CO_{2}$
(1) 本题考查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金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它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化合物的形式。这是因为金不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2) 本题考查湿法炼铜的原理及反应类型。湿法炼铜是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来制备铜。在这个反应中,铁会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这个反应是一个置换反应,因为它涉及一种单质(铁)和一种化合物(硫酸铜)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铜)和另一种化合物(硫酸亚铁)。
(3) 本题考查铝的耐腐蚀性及其原因,钢与生铁的比较,以及百炼成钢的原理。铝制品之所以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氧化。钢比生铁应用更广泛,主要是因为钢的含碳量较低,这使得钢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百炼成钢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反复加热和锤打,使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碳含量,提高铁的韧性和硬度。
【答案】
(1) 单质
(2) $Fe + CuSO_{4} = FeSO_{4} + Cu$;置换
(3) $4Al + 3O_{2} = 2Al_{2}O_{3}$;钢的含碳量低,机械性能好(或 钢的机械性能好);$C + O_{2}\overset{点燃}{=} CO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