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2025年补充习题江苏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 第19页解析答案
3. 现有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关于此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溶质是葡萄糖,溶剂是水
B.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9
C.取出50 g此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
D.从微观角度看,溶质溶解既有扩散过程,又有水合过程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溶液相关知识的理解,包括溶质溶剂的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溶质溶解的微观过程。
A选项,在葡萄糖溶液中,葡萄糖是溶质,水是溶剂,这是溶液的基本概念,故A选项正确。
B选项,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溶质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题目中给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即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10\%$,那么溶剂质量就占$90\%$,所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9$,故B选项正确。
C选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即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因此,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中取出$50g$,其溶质质量分数仍然为$10\%$,而不是$5\%$,故C选项错误。
D选项,从微观角度看,溶质溶解的过程确实包括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扩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程;水合过程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共同决定了溶质的溶解过程,故D选项正确。
【答案】:C
4. 将50 g 20%的氯化钾溶液稀释到200 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B
)
A.1%
B.5%
C.10%
D.20%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可以先计算出原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然后再用这个质量除以稀释后溶液的总质量,就可以得到稀释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原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50g × 20\% = 10g$;
稀释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10g}{200g} × 100\% = 5\%$。
A选项,计算结果为$5\%$,不是$1\%$,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计算结果为$5\%$,与B选项一致,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计算结果为$5\%$,不是$10\%$,所以C选项错误。
D选项,计算结果为$5\%$,不是$20\%$,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B
5. 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一定温度下,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浓度一定增大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对溶液相关概念的理解,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A选项,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减少,但此时溶液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为只要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就不变,所以溶液仍然是饱和的,故A错误。
B选项,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浓溶液和稀溶液则是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义的。因此,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同样,不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故B错误。
C选项,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因此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最大,即浓度最大。所以,一定温度下,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C正确。
D选项,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多种,如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等。当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即浓度增大。但当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因此浓度也不变,故D错误。
【答案】:C
6. 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沉降、过滤、灭菌等净化操作来生产自来水
答案:【解析】:
A选项: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需要节约用水,故A选项错误。
B选项:水体虽然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水体污染,故B选项错误。
C选项: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故C选项错误。
D选项: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沉降、过滤、灭菌等净化操作来生产自来水,这是自来水生产的常规流程,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7.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可观察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试管中盛水,U形管中盛红墨水。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可观察到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下降的是(
A
)
A.硝酸铵
B.酒精
C.氢氧化钠
D.食盐
答案:解:U形管右侧红墨水液面下降,说明装置内气压减小,由试管中物质溶解吸热导致温度降低引起。
A.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右侧液面下降,符合题意。
B.酒精与水互溶,温度变化不明显,液面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右侧液面上升,不符合题意。
D.食盐溶解,温度变化不明显,液面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A
8. 试管内盛有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共存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答案:【解析】:
本题可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结合溶液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各选项。
选项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盛有$20^{\circ}C$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插入冰水共存物中,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因为析出了溶质,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的质量变小,该选项正确。
选项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当温度从$20^{\circ}C$降低到冰水共存物的温度($0^{\circ}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原本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不能继续溶解那么多的硝酸钾,所以会有固体硝酸钾析出,该选项正确。
选项C: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溶质质量分数=$\fra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也减小,但溶剂质量不变。因为溶质质量减小的幅度比溶液质量减小的幅度大(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而不是变大,该选项错误。
选项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溶液中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液的密度减小。根据$F_{浮}=\rho_{液}gV_{排}$($F_{浮}$为浮力,$\rho_{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_{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小木块的重力),液体密度减小,则排开液体的体积$V_{排}$会增大,即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该选项正确。
【答案】:C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