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国外唱《我的祖国》(节选)
叶公觉
①我的儿子本是一位新生代中的骄子,他热衷于港台歌唱表演者们演唱的歌曲,对我来说这些歌曲旋律夸张别扭,一点儿也不好听,有的甚至像说话一样,毫无音乐性,但儿子喜欢,我一向对他喜爱的歌不以为然。
②自从儿子出国以后,我发现他的爱好有了改变。从他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得知,他开始喜爱中国的山水画,常从网上下载展现祖国风貌的图片,而且也喜欢起一些老歌来,其中一首就是《我的祖国》。儿子在电子邮件中高兴地告诉我,他如今是每天口不离这首歌,越唱越觉得祖国家乡的可爱。
③我从小学时代起,就唱“一条大河波浪宽”,但当初注重的是歌声的优美、旋律的舒展,对于歌词所描写的祖国的形象反而没有注意,大概因为一直生活在很小的生活范围内,对“祖国”的含义缺乏深切的理解吧。而今我的儿子在异国他乡歌唱《我的祖国》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感受。
④我和《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那年他来我所居住的城市采风,我陪同他,与他同行的还有石祥、凯传。后来他还给我写过信,用毛笔写的,很潇洒的笔迹,我至今珍藏着。他待人很热情真诚。是他给电影《上甘岭》写的插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美景,仿佛就是描写的我的家乡江南风光。“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写出了中国人民既好客又疾恶如仇的民族性格。这首歌传唱几十年不衰,总是有它的道理的。如今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我的一向不爱好老歌的儿子,也热爱起这首老歌来,可见它的魅力非凡。
⑤后来我也有机会去国外小住,在别人的国家里,语言又不能相通,每天除了看看华语电视外,只能读中文书聊解寂寞,有时也哼唱《我的祖国》这首歌来。
⑥有一次华人聚会,会后有精彩的文娱演出,其中第一个节目就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唱的《我的祖国》,那身穿鲜艳丝绸中国服装的女留学生一开口就像郭兰英当年唱的那样声情并茂:“一条大河波浪宽……”台下的人们迫不及待地应和着唱起来:“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的声音颤抖着也跟唱起来:“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⑦歌声从台上的独唱渐渐变成了全场的合唱,在合唱者中,有鬓(bìn)发斑白的老学者,有青春年华的留学生,有事业兴旺的企业家,有随夫留洋的伴读夫人,有侨居海外多年的侨界领袖,有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大家似乎忘了各自的身份,都以一个祖国的儿女的同样身份真心实意地唱着这首歌,因为我们有同一个祖国,我们是唱着《我的祖国》成长起来的。歌声中,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故乡,想起了美好祖国的山山水水,我发自内心地深情独白:“祖国,我爱你!”
1.(阅读要素)请概括选文中写到了哪些人在什么情况下唱《我的祖国》这首歌。
(1)
(3)
2. 下列对《我的祖国》传唱不衰的原因分析
A. 《我的祖国》歌词优美,旋律舒展。
B. 歌词写出了中国人民既热情好客又疾恶如仇的民族性格。
C. 《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先生非常著名。
D. 歌声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3. “歌声从台上的独唱渐渐变成了全场的合唱”,这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4.(情境学习)小文和小语正在讨论文中的句子,请阅读文中的画线句,补全对话。
第⑥自然段画“_____”的句子中的“迫不及待”“颤抖”两个词,写出了参加合唱的人们
第⑦自然段画“~~~~~”的句子中的“各自的身份”指合唱人群
5. 文章以《在国外唱〈我的祖国〉》为题,有什么好处?请写出你的理解。
在国外唱《我的祖国》(节选)
叶公觉
①我的儿子本是一位新生代中的骄子,他热衷于港台歌唱表演者们演唱的歌曲,对我来说这些歌曲旋律夸张别扭,一点儿也不好听,有的甚至像说话一样,毫无音乐性,但儿子喜欢,我一向对他喜爱的歌不以为然。
②自从儿子出国以后,我发现他的爱好有了改变。从他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得知,他开始喜爱中国的山水画,常从网上下载展现祖国风貌的图片,而且也喜欢起一些老歌来,其中一首就是《我的祖国》。儿子在电子邮件中高兴地告诉我,他如今是每天口不离这首歌,越唱越觉得祖国家乡的可爱。
③我从小学时代起,就唱“一条大河波浪宽”,但当初注重的是歌声的优美、旋律的舒展,对于歌词所描写的祖国的形象反而没有注意,大概因为一直生活在很小的生活范围内,对“祖国”的含义缺乏深切的理解吧。而今我的儿子在异国他乡歌唱《我的祖国》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感受。
④我和《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那年他来我所居住的城市采风,我陪同他,与他同行的还有石祥、凯传。后来他还给我写过信,用毛笔写的,很潇洒的笔迹,我至今珍藏着。他待人很热情真诚。是他给电影《上甘岭》写的插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美景,仿佛就是描写的我的家乡江南风光。“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写出了中国人民既好客又疾恶如仇的民族性格。这首歌传唱几十年不衰,总是有它的道理的。如今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我的一向不爱好老歌的儿子,也热爱起这首老歌来,可见它的魅力非凡。
⑤后来我也有机会去国外小住,在别人的国家里,语言又不能相通,每天除了看看华语电视外,只能读中文书聊解寂寞,有时也哼唱《我的祖国》这首歌来。
⑥有一次华人聚会,会后有精彩的文娱演出,其中第一个节目就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唱的《我的祖国》,那身穿鲜艳丝绸中国服装的女留学生一开口就像郭兰英当年唱的那样声情并茂:“一条大河波浪宽……”台下的人们迫不及待地应和着唱起来:“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的声音颤抖着也跟唱起来:“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⑦歌声从台上的独唱渐渐变成了全场的合唱,在合唱者中,有鬓(bìn)发斑白的老学者,有青春年华的留学生,有事业兴旺的企业家,有随夫留洋的伴读夫人,有侨居海外多年的侨界领袖,有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大家似乎忘了各自的身份,都以一个祖国的儿女的同样身份真心实意地唱着这首歌,因为我们有同一个祖国,我们是唱着《我的祖国》成长起来的。歌声中,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故乡,想起了美好祖国的山山水水,我发自内心地深情独白:“祖国,我爱你!”
1.(阅读要素)请概括选文中写到了哪些人在什么情况下唱《我的祖国》这首歌。
(1)
儿子出国后喜欢上唱《我的祖国》
;(2)“我”在国外小住时哼唱《我的祖国》
;(3)
华人聚会上,中国留学生独唱《我的祖国》
;(4)参加聚会的华人一起合唱《我的祖国》
。2. 下列对《我的祖国》传唱不衰的原因分析
不
恰
当
的一项是(C
)A. 《我的祖国》歌词优美,旋律舒展。
B. 歌词写出了中国人民既热情好客又疾恶如仇的民族性格。
C. 《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先生非常著名。
D. 歌声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3. “歌声从台上的独唱渐渐变成了全场的合唱”,这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这种变化不仅展示了歌曲的魅力和感染力,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情境学习)小文和小语正在讨论文中的句子,请阅读文中的画线句,补全对话。
第⑥自然段画“_____”的句子中的“迫不及待”“颤抖”两个词,写出了参加合唱的人们
激动、迫切
的心情。第⑦自然段画“~~~~~”的句子中的“各自的身份”指合唱人群
有着不同的职业和圈子
;“同样身份”指合唱人群都是中国人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点明文章中心
的作用。5. 文章以《在国外唱〈我的祖国〉》为题,有什么好处?请写出你的理解。
① 直接点明文章核心内容,即讲述在国外唱《我的祖国》的相关故事。② 引发读者对海外游子爱国情感的共鸣,《我的祖国》本身就饱含爱国情,在国外唱更能凸显这种情感。③ 突出文章爱国主题,体现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眷恋与认同。
答案:1.
(1)儿子出国后喜欢上唱《我的祖国》;
(2)“我”在国外小住时哼唱《我的祖国》;
(3)华人聚会上,中国留学生独唱《我的祖国》;
(4)参加聚会的华人一起合唱《我的祖国》。
2.C 解析: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内容“我和《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可知,《我的祖国》的词作者是乔羽先生,但文章并没有说乔羽先生非常著名。
3.这种变化不仅展示了歌曲的魅力和感染力,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激动、迫切 有着不同的职业和圈子 都是中国人 点明文章中心
5.① 直接点明文章核心内容,即讲述在国外唱《我的祖国》的相关故事。② 引发读者对海外游子爱国情感的共鸣,《我的祖国》本身就饱含爱国情,在国外唱更能凸显这种情感。③ 突出文章爱国主题,体现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眷恋与认同。
(1)儿子出国后喜欢上唱《我的祖国》;
(2)“我”在国外小住时哼唱《我的祖国》;
(3)华人聚会上,中国留学生独唱《我的祖国》;
(4)参加聚会的华人一起合唱《我的祖国》。
2.C 解析: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内容“我和《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可知,《我的祖国》的词作者是乔羽先生,但文章并没有说乔羽先生非常著名。
3.这种变化不仅展示了歌曲的魅力和感染力,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激动、迫切 有着不同的职业和圈子 都是中国人 点明文章中心
5.① 直接点明文章核心内容,即讲述在国外唱《我的祖国》的相关故事。② 引发读者对海外游子爱国情感的共鸣,《我的祖国》本身就饱含爱国情,在国外唱更能凸显这种情感。③ 突出文章爱国主题,体现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眷恋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