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2. 细细的溪水,流着
3. 炎帝之少女,名曰
4. 王戎
1.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堵高高
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细细的溪水,流着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
,每个小水塘
都抱着一个月亮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
,而我,用树叶做小船
,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
,看看水塘里的月亮
,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3. 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4. 王戎
七岁
,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答案:1. 逐渐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一堵高高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震得颤动起来 2.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月光布满河床 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 小水塘 抱着一个月亮 在溪里洗衣裳 用树叶做小船 许多新鲜的花瓣 小水塘 水塘里的月亮 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3. 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衔西山之木石堙于东海 4. 七岁 尝与诸小儿游 李树多子折枝竞走取之 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信然
二、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 诗文中有美丽的风景。庐山奇峰罗列,苏轼这样描写:“
2. 诗文中有动人的情感。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这样表达她的人生观:“
3. 诗文中有启迪人的道理。看待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到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苏轼所说的“
1. 诗文中有美丽的风景。庐山奇峰罗列,苏轼这样描写:“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傍晚夕阳斜照下的江面美丽绚烂,白居易这样描写:“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山林清寂幽邃,王维这样描写:“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月宫居室内烛光暗淡,居室外晨星寥落,李商隐这样描写:“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层层阴云笼罩天空,队队雁阵匆匆南迁,高适这样描写:“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2. 诗文中有动人的情感。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这样表达她的人生观:“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高适在《别董大》中用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来表达对友人的安慰与鼓励。王昌龄的《出塞》中,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明他对边关巩固的期望。白居易在《暮江吟》中这样称赞新月初升的夜景:“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王翰的《凉州词》中,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表达了将士们不怕牺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壮志。3. 诗文中有启迪人的道理。看待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到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苏轼所说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因此用不着刻意去与别人攀比,这正如诗人卢钺所说的“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陀螺》一文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的道理。答案:1.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2.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3.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