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三:人物智慧多汲取】
四、下面是两篇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阅读并完成练习,感受人物的智慧与品格。(33 分)
(一)凿壁借光(16 分)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④成大学⑤。 (选自《西京杂记》,有删改)
[注释] ①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② 邑人:同县的人。 ③ 大姓:大户人家。 ④ 遂:最终。 ⑤ 大学:有学识的人。
1. “凿壁借光”中的“凿”意思是(3 分)(
A. 穿
B. 引
C. 映
D. 打
2. 联系上下文,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意思是(3 分)(
A.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B. 匡衡就到他家去借书,并按时归还。
C.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并得些报酬。
D. 匡衡就到他家去借书,又不给报酬。
3. 下列
A. 围绕匡衡勤学好读,文章写了两件事情。
B. 文不识被匡衡的好学感动了,把家里的书都借给他读。
C. 文不识被匡衡的好学感动了,于是也学着刻苦读书。
D. 勤学好读的匡衡长大以后成了一位有学识的人。
4. 匡衡这位历史人物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3 分)
5. 为了讲好历史人物西门豹的故事,小涛做了一张小卡片,把故事里的重要信息都写在了上面。请你照样子,为匡衡的故事做一张小卡片。(4 分)

品格:勤奋好学 事情:
(1) 家贫无烛、凿壁借光;
(2) 佣作不求偿,愿借主人书;
(3) 终成大学问家。
四、下面是两篇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阅读并完成练习,感受人物的智慧与品格。(33 分)
(一)凿壁借光(16 分)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④成大学⑤。 (选自《西京杂记》,有删改)
[注释] ①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② 邑人:同县的人。 ③ 大姓:大户人家。 ④ 遂:最终。 ⑤ 大学:有学识的人。
1. “凿壁借光”中的“凿”意思是(3 分)(
A
)A. 穿
B. 引
C. 映
D. 打
2. 联系上下文,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意思是(3 分)(
A
)A.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B. 匡衡就到他家去借书,并按时归还。
C.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并得些报酬。
D. 匡衡就到他家去借书,又不给报酬。
3. 下列
不
符
合
文章内容意思的是(3 分)(C
)A. 围绕匡衡勤学好读,文章写了两件事情。
B. 文不识被匡衡的好学感动了,把家里的书都借给他读。
C. 文不识被匡衡的好学感动了,于是也学着刻苦读书。
D. 勤学好读的匡衡长大以后成了一位有学识的人。
4. 匡衡这位历史人物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3 分)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5. 为了讲好历史人物西门豹的故事,小涛做了一张小卡片,把故事里的重要信息都写在了上面。请你照样子,为匡衡的故事做一张小卡片。(4 分)
品格:勤奋好学 事情:
(1) 家贫无烛、凿壁借光;
(2) 佣作不求偿,愿借主人书;
(3) 终成大学问家。
答案:1. A 解析:"凿壁借光"意思是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凿"即"凿穿"。 2. A 解析:匡衡为了去富人家里看书,就去其家里做雇工,不要报酬,从而获得读书机会。 3. C 解析:文章中没有提到文不识因此也开始刻苦读书。 4. 示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5. 示例:品格:勤奋好学 事情:
(1) 家贫无烛、凿壁借光;
(2) 佣作不求偿,愿借主人书;
(3) 终成大学问家。
[参考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县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 家贫无烛、凿壁借光;
(2) 佣作不求偿,愿借主人书;
(3) 终成大学问家。
[参考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县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成了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