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作业本闯关练 2025年课时作业本闯关练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20页解析答案
一、观看经典电影,初步了解冀中人民挖地道抗日的英勇事迹。
经典电影《地道战》中,为了粉碎日本侵
(luè lüè)军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平原的地底下 xiū zhù( )了
的地道。为了迷惑敌人,冀中人民还在地道的拐弯处设置了
(chà fēn)道,在地道出口旁设置了 xiàn( )阱,既隐蔽又便于作战。地道由此成为人们长期坚持抗日斗争的地下 bǎo( )
(lěi něi),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仅为冀中人民 wú qióng wú jìn( )的智慧所震撼,也为他们顽强作战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1. 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侵略(luè
lüè
) 岔(chà
fēn
)道 堡垒(
lěi
něi)
2. 根据拼音写字词。
xiū zhù(
修筑
) xiàn(
)阱 bǎo(
)垒 wú qióng wú jìn(
无穷无尽
)
3. 请把加点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不计其数:
示例:放眼望去,天空中全是风筝。有可爱的燕子风筝,有搏击长空的雄鹰风筝,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各样,数都数不过来。

答案:1. lüè chà lěi 2. 修筑 陷 堡 无穷无尽 3. 示例:放眼望去,天空中全是风筝。有可爱的燕子风筝,有搏击长空的雄鹰风筝,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各样,数都数不过来。
二、缩写下面关于地道战的句子,
的一项是(
B
)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A.冀中人民创造了新方式。
B.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
C.冀中人民被中国共产党领导。
D.为了粉碎“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新方式。
答案:B 解析:缩句时只需要寻找句子中的主干即可,B项既保留了主语"冀中人民"、谓语"创造了",又准确地保留了宾语"地道战",该选项正确。
三、依据课文内容,精心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地道战的各方面特点,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

(1)构造 (2)防御 (3)联络

答案:
(1)构造
(2)防御
(3)联络
四、精读课文片段,完善地道示意图,带着问题分析文本,探寻冀中人民应对敌人破坏的智慧妙招。
①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②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③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作者:周而复)
1. (思维导图)下面是小语根据选文内容画的地道示意图,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图片>
(1)
陷坑
(2)
"孑口"
(3)
迷惑洞

2. (阅读要素)带着问题阅读,也是一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读第③自然段我们带着“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就可以知道这段讲的是
在地道里传递信息的方式
。我们还可以借助关键词“
无线电
”和“
有线电
”,把握这段话的内容。
3. 敌人破坏地道,大家又是用怎样的妙招防备的呢?完成表格,并回答问题。
<图片>
用土和沙灭火
用"孑口"的吊板挡住
把地道跟枯井暗沟相连
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从大家的防备妙招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冀中人民有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能力

答案:1.
(1)陷坑
(2)"孑口"
(3)迷惑洞 2.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 在地道里传递信息的方式 无线电 有线电 3. 用土和沙灭火 用"孑口"的吊板挡住 把地道跟枯井暗沟相连 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冀中人民有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能力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