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作业本闯关练 2025年课时作业本闯关练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51页解析答案
<题目>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一)月 球(节选)
卞毓麟
A.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 3.34 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五分之三,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 46 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从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被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B.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 3.7 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获一颗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地球形成的时候,一开始便以大团的铁作为核心,并在其外围吸积了许多密度较小的石物质。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围残余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较小。这种学说被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球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
探究月球的起源

2. (阅读要素)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
的一项是(
C
)
A. 句子 A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直观的数据介绍了月球的密度。
B. 这两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月球与地球进行对比,说明二者的关系密切。
C. 从句子 A 中可以看出,月球的密度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的差别不大。
D. 从句子 B 中可以看出,月球的直径与地球的差别不是很悬殊。
3. (思维导图)了解文中提到的两种学说,完成思维导图。

地球 地球 地球 夫妻 尘埃云 姐妹

4. 除了文中提到的两种学说,还有一种“分裂说”,把月球看作是地球的女儿。你能猜出这种学说的具体内容吗?
示例: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最后形成了月球。

答案:1. 探究月球的起源
2. C 解析:由“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五分之三”“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可知,C项表述错误。
3. 地球 地球 地球 夫妻 尘埃云 姐妹
4. 示例: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最后形成了月球。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