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过
过
瘾
(yǐn√ yǐng) 磁
石(cí√ chí) 皎
洁(jiāo√ jiǎo) 报偿
(cáng cháng√)馈
赠(guì kuì√) 酵
母(xiào jiào√) 美差
(chāi√ chā) 沉甸
甸(diān diàn√)答案:yǐn cí jiǎo cháng kuì jiào chāi diàn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
她
(
如
)饥(似
)渴 心安(理
)(得
) (悲
)(欢
)离合 牵(肠
)挂(肚
)(
不
)言而(喻
) (如
)(醉
)如痴 别出(心
)(裁
) 囫囵(吞
)(枣
)她
别出心裁
地制作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其用心程度不言而喻
。答案:如 似 理得 悲欢 肠 肚 不 喻 如醉 心裁 吞枣 别出心裁 不言而喻
三、阅读白夜的《我喜欢书》,完成练习。
题目叫“我喜欢书”,但是回想起来,最初我看到书时,并不喜欢。
大约在我4岁的时候,我的祖父教我念书,可真难受。我坐在那儿念“天地人”“山水田”,一点儿意思也没有。大约在5岁时,我渐渐喜欢书了。有一天,在街头地摊上,父亲买了一部石印绘图本《三国演义》。我拿起书,一面看,一面走,一面参加刘关张三兄弟的活动。当然,也碰到不少
,我就绕过去。一路上什么也没看到,一直走到家里,我才放下书,离开了三兄弟。母亲说,这个孩子入迷了。我是入迷了,不看书,我在家里是个小孩子,不得参加各种大人的活动。然而,打开书,我就像个大人,可以走到各种各样的人物面前,观看他们表演,倾听他们谈话。我从他们那里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后来,我买到一本石印的《千家诗》。我又入迷了,又读了一路。书中每页皆有插图,同诗对照起来看,实在有意思。
到了上中学时,碰到的书太多了,要看得快才看得完。年纪大了,我渐渐发现,有些书一目十行地读下去,没有真正读懂,必须仔细读才行。读一遍不行,再读两遍;读两遍不行,再读三遍。
有些书甚至要常常读,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味道来,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我就看了五遍;曹雪芹的《红楼梦》,我看了七遍。
 (选自《作家的读书生活》,有删改)
1. 本文以《我喜欢书》为题,但短文开篇写“最初我看到书时,并不喜欢”,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
2.(批注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画“ ”词语的意思,将批注补充完整。
____
3.(阅读要素)本文写了“我的读书经历以及总结出的读书体会,请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____
4. 根据作者的读书体会,理解文中画“______”句子的含义。____
题目叫“我喜欢书”,但是回想起来,最初我看到书时,并不喜欢。
大约在我4岁的时候,我的祖父教我念书,可真难受。我坐在那儿念“天地人”“山水田”,一点儿意思也没有。大约在5岁时,我渐渐喜欢书了。有一天,在街头地摊上,父亲买了一部石印绘图本《三国演义》。我拿起书,一面看,一面走,一面参加刘关张三兄弟的活动。当然,也碰到不少
后来,我买到一本石印的《千家诗》。我又入迷了,又读了一路。书中每页皆有插图,同诗对照起来看,实在有意思。
到了上中学时,碰到的书太多了,要看得快才看得完。年纪大了,我渐渐发现,有些书一目十行地读下去,没有真正读懂,必须仔细读才行。读一遍不行,再读两遍;读两遍不行,再读三遍。
有些书甚至要常常读,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味道来,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我就看了五遍;曹雪芹的《红楼梦》,我看了七遍。
1. 本文以《我喜欢书》为题,但短文开篇写“最初我看到书时,并不喜欢”,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
不矛盾。 作者由不喜欢读书写起,和后文爱书、读书入迷形成鲜明对比,欲扬先抑,引出下文。
2.(批注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画“ ”词语的意思,将批注补充完整。
____
书中不懂之处。
3.(阅读要素)本文写了“我的读书经历以及总结出的读书体会,请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____
渐渐喜欢读书 入迷了 读书要看得快;读书要仔细,要反复读;有些书常读常新,越读越有滋味
4. 根据作者的读书体会,理解文中画“______”句子的含义。____
示例:受年龄和阅历等影响,有些书暂时不能完全读懂,即使是读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所以有些书要经常读甚至读一辈子才能读懂。
答案:1. 不矛盾。 作者由不喜欢读书写起,和后文爱书、读书入迷形成鲜明对比,欲扬先抑,引出下文。2. 书中不懂之处。 3. 渐渐喜欢读书 入迷了 读书要看得快;读书要仔细,要反复读;有些书常读常新,越读越有滋味 4. 示例:受年龄和阅历等影响,有些书暂时不能完全读懂,即使是读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所以有些书要经常读甚至读一辈子才能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