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濂嗜①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②致③书以观,每假借④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⑤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⑥。录毕,走⑦送之,不敢稍逾约⑧。以是⑨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有删改)
[注释] ①嗜:喜爱。 ②无从:没有办法。 ③致:得到。 ④假借:借。 ⑤计日:计算日期。 ⑥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⑦走:跑。 ⑧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⑨以是:因此。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 2 处)
余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没有钱买读书,文中“我”的解决方法是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②致③书以观,每假借④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⑤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⑥。录毕,走⑦送之,不敢稍逾约⑧。以是⑨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有删改)
[注释] ①嗜:喜爱。 ②无从:没有办法。 ③致:得到。 ④假借:借。 ⑤计日:计算日期。 ⑥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⑦走:跑。 ⑧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⑨以是:因此。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 2 处)
余
幼
时即
嗜学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读到各种书籍。
3. 没有钱买读书,文中“我”的解决方法是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填原文中的语句)。可见,“我”是一个学习刻苦
的人。答案:1. 余/幼时/即嗜学 2. 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读到各种书籍。 3.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示例:学习刻苦
(二)问 说(节选)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①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②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③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④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有删改)
[注释] ①辅:辅助。 ②广:增长。 ③达:通晓。 ④奚:怎么。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好•学而不勤问(
(2)舍•问(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4. 下列名句和本文表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①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②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③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④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有删改)
[注释] ①辅:辅助。 ②广:增长。 ③达:通晓。 ④奚:怎么。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好•学而不勤问(
喜欢
)(2)舍•问(
除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就)没办法产生疑问,不提问(就)没办法增长知识。
3.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勤学和好问是相辅相成的
。(用自己的话回答)4. 下列名句和本文表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A
)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1.
(1)喜欢
(2)除去 2.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就)没办法产生疑问,不提问(就)没办法增长知识。 3. 勤学和好问是相辅相成的 4. A
(1)喜欢
(2)除去 2.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就)没办法产生疑问,不提问(就)没办法增长知识。 3. 勤学和好问是相辅相成的 4. A
(三)岁寒三友
儿侍①父,立庭前。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②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选自《民国老课本》,有删改)
[注释] ①侍:陪从在尊长身边。 ②性: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立•庭前(
(2)其性皆耐寒(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
(2)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
3. “岁寒三友”指的是
4. 请你写出连续两句描写梅、竹或松的古诗句。
儿侍①父,立庭前。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②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选自《民国老课本》,有删改)
[注释] ①侍:陪从在尊长身边。 ②性: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立•庭前(
站立
)(2)其性皆耐寒(
全,都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
(他)看见梅树开着花,松树和竹子也很繁茂。
(2)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
(这种)霜雪天气,其他树木大多枯萎落叶,为什么只有这三者不一样呢?
3. “岁寒三友”指的是
松
、竹
、梅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耐寒
,都具有不畏严寒、坚忍顽强
的品质。4. 请你写出连续两句描写梅、竹或松的古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答案:1.
(1)站立
(2)全,都 2.
(1)(他)看见梅树开着花,松树和竹子也很繁茂。
(2)(这种)霜雪天气,其他树木大多枯萎落叶,为什么只有这三者不一样呢? 3. 松 竹 梅 耐寒 示例:不畏严寒、坚忍顽强 4. 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站立
(2)全,都 2.
(1)(他)看见梅树开着花,松树和竹子也很繁茂。
(2)(这种)霜雪天气,其他树木大多枯萎落叶,为什么只有这三者不一样呢? 3. 松 竹 梅 耐寒 示例:不畏严寒、坚忍顽强 4. 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