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学习与评价答案 2025年学习与评价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页解析答案
经典意象
1. 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请说出给你印象最深的关于“土地”的诗,并说说理由。
《我爱这土地》,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片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伟大、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答案:[示例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之作,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真正的母亲——中国大地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诗人叙述了这位普通中国妇女平凡而坎坷、不幸的一生,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母亲由衷的感恩之情。大堰河,也是千千万万中国母亲的代表,正是这片如同慈母一样宽阔的土地和这个伟大的祖国,尽管她受尽欺辱,满目疮痍,历尽沧桑,然而永远不失母性和母爱伟大的光辉。[示例2]《我爱这土地》,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片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伟大、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示例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描写了在诗人的想象中展开的一幅幅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生活画面,构成一种催人心碎的悲剧场景。那“蓬发垢面的少妇”,那“年老的母亲”,还有那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土地的垦植者”,他们都“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这首诗所极力渲染的那种气氛,所描绘的那些悲惨景象,正是作者在现实中感受和体验到的令他悲痛、令他忧虑的事情。诗人以艺术的手段把这一切表现出来,正表明了诗人对时代命运的关切,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
2.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不息的热烈追求。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含着诗人对光明、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试举出一个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示例1]《向太阳》是20世纪30年代艾青写的最长的一首诗,由九个各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章节组成。一个多年为民族命运奔波受难的中国诗人为了崇高的理想,身心曾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为迎接日出,他终于从伤痛中站起来,他走向街头,他投入生活的行列,他放声歌唱。身上残存的创伤和精神上的忧郁,并没有使他灰心绝望,他忍着伤痛投入了战斗,他流着热泪赞美日出。全诗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示例2]《黎明的通知》,这首诗写得很具体,一个又一个画面不断呈现,但整首诗,可以说就是一种象征。“黎明”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革命的胜利,全国的解放。诗中的许多细节,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革命胜利、全国解放的时候,人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人们热烈欢迎这一新天地,并为之欢欣雀跃。它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

答案:[示例1]《向太阳》是20世纪30年代艾青写的最长的一首诗,由九个各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章节组成。一个多年为民族命运奔波受难的中国诗人为了崇高的理想,身心曾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为迎接日出,他终于从伤痛中站起来,他走向街头,他投入生活的行列,他放声歌唱。身上残存的创伤和精神上的忧郁,并没有使他灰心绝望,他忍着伤痛投入了战斗,他流着热泪赞美日出。全诗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示例2]《黎明的通知》,这首诗写得很具体,一个又一个画面不断呈现,但整首诗,可以说就是一种象征。“黎明”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革命的胜利,全国的解放。诗中的许多细节,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革命胜利、全国解放的时候,人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人们热烈欢迎这一新天地,并为之欢欣雀跃。它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
名篇细品
3. 《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作者描写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描写她的用意是什么?
①大堰河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善良慈爱、质朴乐观,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她平凡却又伟大。②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的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批判。

答案:①大堰河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善良慈爱、质朴乐观,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她平凡却又伟大。②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的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批判。
4. 结合《煤的对话》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的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答案: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的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5. 品读《礁石》,回答问题。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这首诗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赋予礁石以“弦外之音”。诗中的“礁石”这个意象象征着
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答案:(1)拟人 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2)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