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试一试 议一议
在△ABC 和△DEF 中,∠B= ∠E,∠C= ∠F,添加一个条件
在△ABC 和△DEF 中,∠B= ∠E,∠C= ∠F,添加一个条件
BC=EF(或 AB=DE 或 AC=DF)
,可使△ABC≌△DEF. 说一说你所选用的判定方法.答案:BC=EF(或 AB=DE 或 AC=DF)
解析:
要使△ABC≌△DEF,已知∠B=∠E,∠C=∠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ASA判定方法,当两角及其夹边相等时,两三角形全等,
所以需要添加的条件是BC=EF,此时△ABC≌△DEF(ASA)。
另外,根据全等三角形的AAS判定方法,当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相等时,两三角形全等,
所以需要添加的条件也可以是AB=DE或AC=DF,此时△ABC≌△DEF(AAS)。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ASA判定方法,当两角及其夹边相等时,两三角形全等,
所以需要添加的条件是BC=EF,此时△ABC≌△DEF(ASA)。
另外,根据全等三角形的AAS判定方法,当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相等时,两三角形全等,
所以需要添加的条件也可以是AB=DE或AC=DF,此时△ABC≌△DEF(AAS)。
活动二:做一做 比一比
如图 1-15,AE= AF,∠EAM= ∠FAN,AB= AC. 求证:△ABE≌△ACF.
你还能证明BN= CM吗?与同学比较所用方法,看看哪种方法更简捷.

如图 1-15,AE= AF,∠EAM= ∠FAN,AB= AC. 求证:△ABE≌△ACF.
你还能证明BN= CM吗?与同学比较所用方法,看看哪种方法更简捷.

答案:能证明。通过先证$\triangle ABE\cong\triangle ACF$,再证$\triangle ABN\cong\triangle ACM$得到$BN = CM$ 。(本题答案不唯一,根据不同证明方法选择,这里按上述思路)
解析:
证明:
1. 在$\triangle ABE$和$\triangle ACF$中,
已知$AE = AF$,$\angle EAM = \angle FAN$,$AB = AC$。
因为$\angle BAE=\angle EAM+\angle BAM$,$\angle CAF=\angle FAN+\angle CAM$,且$\angle EAM = \angle FAN$,$\angle BAM=\angle CAM$(公共角),
根据“角边角”(ASA)判定定理,可得$\triangle ABE\cong\triangle ACF$。
2. 要证明$BN = CM$,
因为$\triangle ABE\cong\triangle ACF$,所以$\angle B=\angle C$。
在$\triangle ABN$和$\triangle ACM$中,
已知$AB = AC$,$\angle BAN=\angle CAM$(公共角),$\angle B=\angle C$。
根据“角边角”(ASA)判定定理,可得$\triangle ABN\cong\triangle ACM$。
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所以$BN = CM$。
1. 在$\triangle ABE$和$\triangle ACF$中,
已知$AE = AF$,$\angle EAM = \angle FAN$,$AB = AC$。
因为$\angle BAE=\angle EAM+\angle BAM$,$\angle CAF=\angle FAN+\angle CAM$,且$\angle EAM = \angle FAN$,$\angle BAM=\angle CAM$(公共角),
根据“角边角”(ASA)判定定理,可得$\triangle ABE\cong\triangle ACF$。
2. 要证明$BN = CM$,
因为$\triangle ABE\cong\triangle ACF$,所以$\angle B=\angle C$。
在$\triangle ABN$和$\triangle ACM$中,
已知$AB = AC$,$\angle BAN=\angle CAM$(公共角),$\angle B=\angle C$。
根据“角边角”(ASA)判定定理,可得$\triangle ABN\cong\triangle ACM$。
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所以$BN = CM$。
活动三:找一找 做一做
如图 1-16,BF= EC,AB= DE,AF= DC. 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任选其中一对说明其全等的理由.

如图 1-16,BF= EC,AB= DE,AF= DC. 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任选其中一对说明其全等的理由.

答案:△ABF≌△DEC,△ABC≌△DEF
解析:
图中有2对全等三角形:△ABF≌△DEC,△ABC≌△DEF。
选△ABF≌△DEC,理由:在△ABF和△DEC中,AB=DE(已知),AF=DC(已知),BF=EC(已知),∴△ABF≌△DEC(SSS)。
选△ABF≌△DEC,理由:在△ABF和△DEC中,AB=DE(已知),AF=DC(已知),BF=EC(已知),∴△ABF≌△DEC(SSS)。
1. 如图,在甲、乙、丙 3 个三角形中,与△ABC 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
D.丙
B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
D.丙
答案:B
解析:
在△ABC中,∠B=50°,∠A=72°,∠C=58°,边BC=a,AB=c(夹角∠B=50°)。
甲三角形:有边a、c及50°角,但50°角非a、c夹角(SSA无法判定全等),故甲不全等。
乙三角形:边a、c及夹角50°,与△ABC的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SAS),故乙全等。
丙三角形:有50°、72°角(第三角58°)及边a,边a为72°角对边,与△ABC的两角及一角对边对应相等(AAS),故丙全等。
综上,乙和丙与△ABC全等。
甲三角形:有边a、c及50°角,但50°角非a、c夹角(SSA无法判定全等),故甲不全等。
乙三角形:边a、c及夹角50°,与△ABC的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SAS),故乙全等。
丙三角形:有50°、72°角(第三角58°)及边a,边a为72°角对边,与△ABC的两角及一角对边对应相等(AAS),故丙全等。
综上,乙和丙与△ABC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