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操作中,不能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
B.敲鼓时,在鼓面上撒小纸屑
C.真空罩实验
D.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C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
B.敲鼓时,在鼓面上撒小纸屑
C.真空罩实验
D.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答案:1.C
2. (2023·甘肃武威)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振动
产生的,这种研究方法叫作转换法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答案:2. 振动 转换法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传声的介质,我们也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A.没有传声的介质,我们也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答案:3.B
4. 花样游泳被誉为“水中芭蕾”,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水面和水下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运动员头部浸没在水下的时候能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声音通过介质传到了人耳,这些介质是(
A.固体
B.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液体
D
)A.固体
B.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液体
答案:4.D
5. 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次声音,这三次声音的传播介质依次是(
A.钢管、空气、水
B.钢管、水、空气
C.水、空气、钢管
D.空气、水、钢管
B
)A.钢管、空气、水
B.钢管、水、空气
C.水、空气、钢管
D.空气、水、钢管
答案:5.B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钢水管的另一头却听到三次声音,原因是:第一次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钢水管的另一头却听到三次声音,原因是:第一次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那么该金属管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A.340m/s
B.2040m/s
C.1460m/s
D.3810m/s
B
)A.340m/s
B.2040m/s
C.1460m/s
D.3810m/s
答案:6.B
【解析】设该金属管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v,根据v= $\frac{s}{t}$,结合两次响声相隔的条件,则有$\frac{1020\ m}{340\ m/s}-\frac{1020\ m}{v}=2.5\ s$,解得v=2040 m/s。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析】设该金属管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v,根据v= $\frac{s}{t}$,结合两次响声相隔的条件,则有$\frac{1020\ m}{340\ m/s}-\frac{1020\ m}{v}=2.5\ s$,解得v=2040 m/s。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叙述正确的是(
A.手拍桌子,桌子振动发声
B.有些乐器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C.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空气中声音每秒一定传播340m
A
)A.手拍桌子,桌子振动发声
B.有些乐器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C.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空气中声音每秒一定传播340m
答案:1.A
2. 某中学举办了迎新年文艺晚会,晚会上来自不同班级的同学表演了合唱、独唱、器乐演奏等丰富多彩的节目。锣鼓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贺新年,晚会在阵阵鼓乐声中拉开帷幕。下列有关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鼓面振动,人耳就能听见声音
B.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传播速度越快
C.鼓声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D.鼓声是通过鼓槌传到人耳的
C
)A.只要鼓面振动,人耳就能听见声音
B.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传播速度越快
C.鼓声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D.鼓声是通过鼓槌传到人耳的
答案: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