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常识填空。
《湖心亭看雪》选自
《湖心亭看雪》选自
《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
,字宗子。除了《湖心亭看雪》所出自的作品集外,作者还著有《西湖梦寻》
等。答案:《陶庵梦忆》 张岱 《西湖梦寻》
2.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更
定(gēng
) 拏(ná
) 雾凇(sōng
) 沆砀
(dàng
)答案:gēng ná sōng hàng dàng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余
(2)
(3)
(4)
(1)余
拏
一小舟______撑
(2)
拥
毳衣炉火______围着、裹着
(3)
雾
凇
沆砀______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4)
客
此______客居
答案:(1)撑 (2)围着、裹着 (3)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4)客居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答案:(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2)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 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湖心亭看雪的?课文写出了怎样的景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去看雪的。写出了雪后西湖幽静深远、洁白广阔、天地浩渺的景致。
答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去看雪的。写出了雪后西湖幽静深远、洁白广阔、天地浩渺的景致。
2. 本文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用白描手法。这样写简洁朴素,自然而又富有神韵。
答案:使用白描手法。这样写简洁朴素,自然而又富有神韵。
3. 前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与后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虽然有舟子为伴,他的精神却是独往的。这表现了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也写出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超然脱俗的性格。
答案: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虽然有舟子为伴,他的精神却是独往的。这表现了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也写出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超然脱俗的性格。
4. 文尾的“痴”与开头的哪句话相呼应?道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与“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其中也有一种对故国的怀念和觉得人生渺茫的伤感。
答案:与“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其中也有一种对故国的怀念和觉得人生渺茫的伤感。
三、拓展阅读
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⑨。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⑩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版)
【注释】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②为春为月:意为春天月夜。③夕岚:傍晚山间的雾气。④勒:抑制。⑤石篑(kuì):即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⑥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⑦罗纨(wán):泛指精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精美丝织衣服的人。⑧艳冶:艳丽,妖冶。⑨午、未、申三时: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从上午 11 点至下午 5 点这一段时间。⑩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旧习日落时舂米,故以“夕舂”指夕阳。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西湖最
(2)
(3)
(4)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______
(2)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______
3. 本文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作者通篇却在写花写人,这是为什么?______
4. 作者在文章末尾说:“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与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流露出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______
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
盛
,为春为月②。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③。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④,与杏桃相次开发,尤
为奇观。石篑⑤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⑥,粉汗为雨,罗纨⑦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⑧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⑨。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⑩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
受
用
,安
可为俗士道哉!(选自《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版)
【注释】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②为春为月:意为春天月夜。③夕岚:傍晚山间的雾气。④勒:抑制。⑤石篑(kuì):即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⑥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⑦罗纨(wán):泛指精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精美丝织衣服的人。⑧艳冶:艳丽,妖冶。⑨午、未、申三时: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从上午 11 点至下午 5 点这一段时间。⑩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旧习日落时舂米,故以“夕舂”指夕阳。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西湖最
盛
______美好
(2)
尤
为奇观______特别
(3)
受
用
______享用
(4)
安
可为俗士道哉______怎么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______
一天里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间烟雾缭绕的傍晚。
(2)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______
美妙的音乐随风飘远,带着脂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精美丝织品的游客很多,比堤畔的草还多,艳冶极矣。
3. 本文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作者通篇却在写花写人,这是为什么?______
作者这是在用西湖的花盛和游人之盛从侧面烘托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以此来表达他迥异于常人的审美情趣。
4. 作者在文章末尾说:“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与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流露出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______
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讽,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志趣。相同之处:都有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答案:1. (1)美好 (2)特别 (3)享用 (4)怎么
2. (1)一天里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间烟雾缭绕的傍晚。 (2)美妙的音乐随风飘远,带着脂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精美丝织品的游客很多,比堤畔的草还多,艳冶极矣。
3. 作者这是在用西湖的花盛和游人之盛从侧面烘托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以此来表达他迥异于常人的审美情趣。
4. 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讽,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志趣。相同之处:都有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2. (1)一天里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间烟雾缭绕的傍晚。 (2)美妙的音乐随风飘远,带着脂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精美丝织品的游客很多,比堤畔的草还多,艳冶极矣。
3. 作者这是在用西湖的花盛和游人之盛从侧面烘托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以此来表达他迥异于常人的审美情趣。
4. 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讽,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志趣。相同之处:都有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