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A.
B.
C.摧
D.
有
误
的一项是(B
)A.
慨
(kǎi)叹 渺
(miǎo)茫 脂
(zhī)粉B.
省
(xǐng)悟 脊
(jǐ)粱 前仆
(fū)后继C.摧
残
(cán) 抹
(mǒ)杀 玄
(xuán)虚D.
诓
(kuāng)骗 宰
(zǎi)相 求神拜佛
(fó)答案:B(“仆”应读为 pū)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
(1)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怀
古
伤
今了……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
为
民
请
命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而恳求倡议。
答案:(1)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2)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而恳求倡议。
(2)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而恳求倡议。
3. 填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
》,他的杂文充满战斗气息,被喻为“匕首
”“投枪
”。答案:且介亭杂文 匕首 投枪
4. 下列句子中
A.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B.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C.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D.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没
有
使
用
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A.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B.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C.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D.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答案:A(B. 排比。C. 比喻。D. 反问)
1. 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批驳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所要证明的观点是: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答案:批驳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所要证明的观点是: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2. “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这些话语有什么意味?
这几句话以类似的肯定形式,层层递进,揭露了当局由自夸到乞怜、求佛的尴尬之态。
答案:这几句话以类似的肯定形式,层层递进,揭露了当局由自夸到乞怜、求佛的尴尬之态。
3. 指出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
(1)于是有人慨叹曰:
(2)
(1)于是有人慨叹曰:
中
国
人
失掉自信力了。指所有的中国人。
(2)
中
国
人
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答案:(1)指所有的中国人。(2)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4. 分析下列加点字词的讽刺意味及作用。
两年以前,我们
两年以前,我们
总
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
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总”,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者的脸谱,带有强烈的嘲讽意味,让人印象深刻。
答案:“总”,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者的脸谱,带有强烈的嘲讽意味,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