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用滑轮组提升重 1 000 N 的物体 A,如果每个滑轮重 50 N,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500 N。请在图中画出绕绳方法。
答案:


17. 如图所示,O 为轻质杠杆 AC 的支点,在 B 处挂有一个小球,已知 AO=OB=BC。试画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最小动力$ F_1$及其力臂$ l_1。$




答案:




18.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等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 F_1=6 N、$$l_1=20 cm、$$F_2=4 N $和$ l_2=30 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答: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请说明理由:
(4)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1)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
左
调,或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左
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 F_1=6 N、$$l_1=20 cm、$$F_2=4 N $和$ l_2=30 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答:
不能
,理由是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请说明理由:
水平位置好,便于测量力臂
。(4)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右
端将下沉。
答案:左
左
不能
实验次数太少,
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水平位置好,便于
测量力臂
右
左
不能
实验次数太少,
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水平位置好,便于
测量力臂
右
19. 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和同学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都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

(1)对于甲滑轮组,如果没有刻度尺,只要测出钩码重 G,然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 F,即可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2)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知 η甲
(3)实验后小强猜想,对于同一个滑轮组(如乙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是固定的,于是他用实验进行了探究,并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

(1)对于甲滑轮组,如果没有刻度尺,只要测出钩码重 G,然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 F,即可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frac G{5F}×100\%$
。(2)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知 η甲
<
(选填“>”“<”或“=”)η乙。(3)实验后小强猜想,对于同一个滑轮组(如乙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是固定的,于是他用实验进行了探究,并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
用相同的滑轮组提起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测出相应的机械效率,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 \frac G{5F}×100\%$
<
用相同的滑轮组提起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测出相应的机械效率,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
用相同的滑轮组提起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测出相应的机械效率,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