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下列选项中,词语与所表达的物理含义相对应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D.“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色可以辨别来者是谁
D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D.“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色可以辨别来者是谁
答案:D
7. 乐队合奏歌曲《茉莉花》时,台下的观众能轻松地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D
)。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答案:D
8. 在音乐会上,当男低音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关于两人声音的特性的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小
A
)。A.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A
9. 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不断改变手指按压琴弦的位置,这样做是为了改变琴弦发出声音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C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答案:C
10. 为了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小华设计了下列几个实验,其中不能达成探究目的的是(

D
)。
答案:D
11. 在演奏小提琴前,常常要先调节琴弦的松紧来校正音准,这样做可以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B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答案:B
12. 男生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一段“变声期”,在此之后说话的声音会发生明显改变。关于声音发生改变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
B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
答案:B
有一款物理实验手机应用程序,其中的声音计时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自动停止计时(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
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如图1-2-3所示,他们分别站在距离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应用程序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到甲、乙两人的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_1、$$t_2。$

(1) 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则0.001s内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为______m。
(2) 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_1______(>/=/<)t_2。
(3) 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v_1=______(用s、$t_1、$$t_2$表示)。
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如图1-2-3所示,他们分别站在距离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应用程序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到甲、乙两人的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_1、$$t_2。$

(1) 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则0.001s内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为______m。
(2) 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_1______(>/=/<)t_2。
(3) 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v_1=______(用s、$t_1、$$t_2$表示)。
答案:$(1)0.34$
$(2)>$
$(3)\frac{2s}{t_甲-t_乙}$
$(2)>$
$(3)\frac{2s}{t_甲-t_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