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F是凸透镜的焦点,水中有一平面镜。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再经过水中的平面镜反射后恰好过P点。请画出:
(1)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2)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3)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1)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2)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3)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答案:


21. (14分)小明偶然间竖直向下看到放在玻璃砖下面的字发生了错位。

(1)小明想光斜射时才发生偏折,才会出现“池底变浅”的现象。那么,光在垂直入射时,光线不再偏折,还会有“池底变浅”的现象吗?上述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叫作
(2)①小明联想到“平面镜成像”找像位置的方法,于是按如图(a)所示将玻璃砖紧贴物体摆放在水平桌面的一张白纸上,标记出物体的位置。然后,按照图(b)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观察物体(观察盒上的条形码)。当看到物体经玻璃砖成的像时,前后移动小卡片,使小卡片与像在同一个平面上,将小卡片此时的位置标记在白纸上,这样就找到了放置一块玻璃砖时
②随后,小明将玻璃砖离开物体向观察者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进行观察,发现像的位置不变,说明玻璃砖与物体的距离
(3)为了观察不同厚度玻璃的成像情况,他将第二块相同的玻璃砖紧贴在第一块后面,如图(c)所示,观察并记录像的位置;接着再将第三块相同的玻璃砖紧贴在前两块后面,如图(d)所示,观察并记录像的位置。记录的数据如图(e)所示。
①分析图(e)的数据可知,用一块玻璃砖观察时,像与物体的距离是
②三次实验都说明了光在垂直入射时,像的位置会
(4)从图(e)的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玻璃的厚度越厚,像与物的距离越
(5)从以上探究可知,从竖直方向看到的池底要比它的实际位置

(1)小明想光斜射时才发生偏折,才会出现“池底变浅”的现象。那么,光在垂直入射时,光线不再偏折,还会有“池底变浅”的现象吗?上述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叫作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提出问题/分析论证)。(2)①小明联想到“平面镜成像”找像位置的方法,于是按如图(a)所示将玻璃砖紧贴物体摆放在水平桌面的一张白纸上,标记出物体的位置。然后,按照图(b)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观察物体(观察盒上的条形码)。当看到物体经玻璃砖成的像时,前后移动小卡片,使小卡片与像在同一个平面上,将小卡片此时的位置标记在白纸上,这样就找到了放置一块玻璃砖时
像
的位置。②随后,小明将玻璃砖离开物体向观察者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进行观察,发现像的位置不变,说明玻璃砖与物体的距离
不会
(会/不会)影响成像位置。(3)为了观察不同厚度玻璃的成像情况,他将第二块相同的玻璃砖紧贴在第一块后面,如图(c)所示,观察并记录像的位置;接着再将第三块相同的玻璃砖紧贴在前两块后面,如图(d)所示,观察并记录像的位置。记录的数据如图(e)所示。
①分析图(e)的数据可知,用一块玻璃砖观察时,像与物体的距离是
2.13
cm;②三次实验都说明了光在垂直入射时,像的位置会
靠近
(靠近/远离)观察者。(4)从图(e)的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玻璃的厚度越厚,像与物的距离越
远
。(5)从以上探究可知,从竖直方向看到的池底要比它的实际位置
浅
(浅/深)。答案:提出问题
像
不会
2.13
靠近
远
浅
像
不会
2.13
靠近
远
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