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课练答案 2025年课课练江苏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 第42页解析答案
1. 物体通过透镜成像,为了便于描述和分析成像情况,我们把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
物距
,用字母
u
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
像距
,用字母
v
表示。
答案:物距
u
像距
v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后,应把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调整到
同一高度
。在凸透镜成
像时要用光屏接收,成
像时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答案:同一高度

3. 根据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结果,填写下表。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物、像与透镜的位置关系|像能否成在光屏上|
| | |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同侧/异侧|
|$u>2f$|
f<v<2f
|
倒立
|
缩小
|
实像
|
异侧
|
|
|$u = 2f$|
v=2f
|
倒立
|
等大
|
实像
|
异侧
|
|
|$f < u < 2f$|
v>2f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异侧
|
|
|$u = f$|
不成像
||||||
|$u < f$|—|
正立
|
放大
|
虚像
|
同侧
|
不能
|

答案: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不成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不能
问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从设计实验到获取数据,从分析论证到得出结论,其中采用了哪些科学方法?
点拨
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
在物理学中,经常出现某个物理量的变化与多个因素有关的问题,为了弄清这个物理量与各个因素的关系,通常只使某个因素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找出该物理量与这个因素的关系,以此类推,找出该物理量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而归纳法是指从个别的或特殊的经验事实出发而概括得出一般性原理、原则的思维方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像距$v与物距u$、焦距$f$都有关系。实验中保持$f$不变,研究$v与u$的关系,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在得到四种成像情况中$u和v$的各两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用的是归纳法。
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两种重要方法。
答案: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
解析: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使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凸透镜的焦距$f$不变,研究像距$v$与物距$u$的关系;随后通过多次实验获得不同成像情况下$u$和$v$的数据,对这些数据使用归纳法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
例题 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是否一定要用整块透镜才能成像?
点拨

如图 3 - 3 - 1 所示,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如果透镜的上半部被一张卡片挡住,还能成像吗?如果能成像,试在光屏上画出你认为的像的形状并用实验加以证实。
思考时应考虑蜡烛上任意一点发出的光线能否到达透镜,如果能到达,就能成像。
答案:能成像。
像的形状:与原完整透镜所成的像形状相同,仍为完整的烛焰像,亮度变暗。
实验证实:
1.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使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像;
2. 用卡片挡住凸透镜上半部,观察光屏,可看到光屏上仍有完整烛焰像,亮度较原像暗。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