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 2 巧测声速。
在户外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对面有良好的反射墙面,保证你可以清楚地听到拍手的回声。很快而节奏均匀地拍着双手(图 1 - 1 - 2),通过简单练习,可以使每一拍与前一拍的回声重合。请一个同学帮助你测量 30 s 或 1 min 内拍手的次数。假设拍手者到墙面的距离是 66 m,30 s 内共拍了 75 下。问:
(1) 你们测定的声速为多大?
(2) 为什么要使拍手调到均匀的节奏来做这个实验,而不是直接测量从拍手到听到回声这一段时间?
(3) 如果拍手的声音响度太小,听不清楚,是否可以用敲击皮鼓来代替拍手?

点拨 用“累计测量”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误差,使你能够更精确地测量微小的物理量。
在户外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对面有良好的反射墙面,保证你可以清楚地听到拍手的回声。很快而节奏均匀地拍着双手(图 1 - 1 - 2),通过简单练习,可以使每一拍与前一拍的回声重合。请一个同学帮助你测量 30 s 或 1 min 内拍手的次数。假设拍手者到墙面的距离是 66 m,30 s 内共拍了 75 下。问:
(1) 你们测定的声速为多大?
(2) 为什么要使拍手调到均匀的节奏来做这个实验,而不是直接测量从拍手到听到回声这一段时间?
(3) 如果拍手的声音响度太小,听不清楚,是否可以用敲击皮鼓来代替拍手?

点拨 用“累计测量”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误差,使你能够更精确地测量微小的物理量。
答案:(1)
设拍手一次,声音传播到墙面再反射回来被听到所经过的路程为$s = 2×66m = 132m$。
$30s$内拍$75$下,即拍一次所用时间$t=\frac{30}{75}s = 0.4s$,此时间就是声音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
根据速度公式$v=\frac{s}{t}$,可得声速$v=\frac{132}{0.4}m/s = 330m/s$。
(2)
用“累计测量”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因为直接测量一次拍手到听到回声的时间误差较大,而通过多次拍手累计测量,能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3)
不可以。因为皮鼓发声持续时间较长,前后声音会重叠,无法准确判断回声与后一次敲击的时间关系。
设拍手一次,声音传播到墙面再反射回来被听到所经过的路程为$s = 2×66m = 132m$。
$30s$内拍$75$下,即拍一次所用时间$t=\frac{30}{75}s = 0.4s$,此时间就是声音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
根据速度公式$v=\frac{s}{t}$,可得声速$v=\frac{132}{0.4}m/s = 330m/s$。
(2)
用“累计测量”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因为直接测量一次拍手到听到回声的时间误差较大,而通过多次拍手累计测量,能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3)
不可以。因为皮鼓发声持续时间较长,前后声音会重叠,无法准确判断回声与后一次敲击的时间关系。
解析:
(1) 声音传播一个来回的距离:$s = 2 × 66\,m = 132\,m$
30秒内拍手75下,每两次拍手间隔数为$75 - 1 = 74$次,声音传播时间$t = 30\,s$
声速:$v=\frac{s_{总}}{t}=\frac{74×132\,m}{30\,s} = 338.4\,m/s$
(2) 直接测量单次回声时间误差大,累计测量可减小误差
(3) 可以
声波具有能量
小明在观看科普节目时发现:登山运动员在攀登喜马拉雅山时,总是默默地前进。他觉得十分奇怪:他们途中为什么不说说笑笑,以此来减轻疲惫呢?你能从声音引起物体振动的角度来解释小明的疑问吗?
点拨 喜马拉雅山上终年覆盖积雪,积雪就像一条棉被盖在山上一样,使得积雪底层的热量散不出去。因此,积雪底层的温度常常比地表高出 10~20℃,这样就有一部分冰雪熔化成水,高山积雪层的底部有了水,而且底部的雪所受的压力最大,就很容易形成雪崩。
人在大声喧哗的时候,会发出多种声音。这些声音通过空气传递到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层的振动,积雪层就可能因振动而崩塌下来,形成雪崩,这对于登山运动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禁止高声呼喊就成了登山队的一条戒律。由此可见,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小明在观看科普节目时发现:登山运动员在攀登喜马拉雅山时,总是默默地前进。他觉得十分奇怪:他们途中为什么不说说笑笑,以此来减轻疲惫呢?你能从声音引起物体振动的角度来解释小明的疑问吗?
点拨 喜马拉雅山上终年覆盖积雪,积雪就像一条棉被盖在山上一样,使得积雪底层的热量散不出去。因此,积雪底层的温度常常比地表高出 10~20℃,这样就有一部分冰雪熔化成水,高山积雪层的底部有了水,而且底部的雪所受的压力最大,就很容易形成雪崩。
人在大声喧哗的时候,会发出多种声音。这些声音通过空气传递到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层的振动,积雪层就可能因振动而崩塌下来,形成雪崩,这对于登山运动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禁止高声呼喊就成了登山队的一条戒律。由此可见,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答案: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大声喧哗产生的声音会引起积雪层振动,可能引发雪崩,故登山运动员需默默前进。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能够传递能量。人在大声喧哗时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积雪层,会引起积雪层振动。喜马拉雅山的积雪层底部因热量和压力容易形成不稳定结构,积雪层振动可能导致崩塌形成雪崩,对登山运动员造成危险,所以登山时要保持安静。
1. 通常人们说话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的。相传,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盖板顶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仍然可以听见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
中传播。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声音也可以在液体
中传播。答案:空气
固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2.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中,钟声是由于钟受到木棒撞击产生
振动
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所听到的钟声是通过空气
传入人耳的。答案:振动
空气
空气
3. 将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中,密封后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出,闹钟的铃声会
逐渐减小
。由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逐渐减小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