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阳光课堂金牌练习册答案 2025年阳光课堂金牌练习册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50页解析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 6~10 题。
【甲】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①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②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③百越④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乙】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方山子传
[宋]苏轼
方山子⑤,光、黄⑥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⑦为人,闾里之侠皆
之。稍壮,折节⑧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⑨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选自《全宋文》,有删改)
【注】①乱飐(zhǎn):吹动。②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③共来:此处指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④百越:古代南方部族名。居于江浙闽粤一带,总称百越。也作百粤。⑤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字季常。⑥光、黄:光州、黄州。⑦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⑧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⑨矍(jué)然:惊惶急视的样子。
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
尊崇,敬仰

②适见焉 适:
副词,恰好,正巧

③余告之故 故:
原因

④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妻子:
妻子儿女

7. 赏析甲诗颔联并分析其蕴含的深意。
诗人用借景抒情、象征(比喻或比兴)等手法描绘了疾风骤雨猛烈地吹打着芙蓉、薜荔的景象。芙蓉、薜荔,在此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高洁;芙蓉与薜荔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被贬的政治遭遇。

8. 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9.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一处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在这里?

10. 结合内容,分析甲、乙、丙三文中柳宗元、苏轼、方山子的境遇及心境,并说说苏轼和哪位的心境更为相似。
甲文的柳宗元与友人共同被贬,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抒发了诗人无辜获罪的怨愤之情,与友人音信不通的无奈和惆怅及对好友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乙文的苏轼同样被贬。心境上,有被贬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 丙文的方山子怀才不遇,同样是得不到朝廷重用,用隐居的方式自我排遣,虽身处陋室但怡然自得。 相对来说,苏轼和方山子的心境更为相似。

答案:6. ①尊崇,敬仰 ②副词,恰好,正巧 ③原因 ④妻子儿女
7. 诗人用借景抒情、象征(比喻或比兴)等手法描绘了疾风骤雨猛烈地吹打着芙蓉、薜荔的景象。芙蓉、薜荔,在此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高洁;芙蓉与薜荔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被贬的政治遭遇。
8.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9.
(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一处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在这里?
10. 甲文的柳宗元与友人共同被贬,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抒发了诗人无辜获罪的怨愤之情,与友人音信不通的无奈和惆怅及对好友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乙文的苏轼同样被贬。心境上,有被贬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 丙文的方山子怀才不遇,同样是得不到朝廷重用,用隐居的方式自我排遣,虽身处陋室但怡然自得。 相对来说,苏轼和方山子的心境更为相似。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