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分别梳理两则消息的六要素,完成下表。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答案:(1)①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 ②芜湖、安庆之间 ③南渡长江 ④人民解放军(约三十万人)
(2)①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22时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③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⑤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三路横渡长江
(2)①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22时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③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⑤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三路横渡长江
3. 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国民党反动派
(2)
(3)西起九江(
(4)
(1)国民党反动派
经
营
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2)
不
到
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
破
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3)西起九江(
不
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4)
不
料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答案:
(1)“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表明国民党军队在长江防线上作了精心的布置和准备,而这般“经营”的防线却在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下如摧枯拉朽般崩溃,反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暗含对国民党反动派负隅顽抗的讽刺。
(2)“不到”表明时间短,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突破”有“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准确有力地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之势。
(3)“不含”说明“九江”不包括在渡江范围内,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4)“不料”有嘲讽意味,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不料”显示出我军的神勇。
(1)“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表明国民党军队在长江防线上作了精心的布置和准备,而这般“经营”的防线却在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下如摧枯拉朽般崩溃,反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暗含对国民党反动派负隅顽抗的讽刺。
(2)“不到”表明时间短,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突破”有“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准确有力地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之势。
(3)“不含”说明“九江”不包括在渡江范围内,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4)“不料”有嘲讽意味,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不料”显示出我军的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