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欣赏形态美: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的?表现了它怎样的特征?
答案:本文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对白杨树的外形进行细致描写。使用“笔直”“绝无旁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片片向上”“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等词句,具体表现了白杨树正直、朴质、向上、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特征。
4. 欣赏内在美:请从第七段中找出体现白杨树内在气质的相关词语,并说说作者是怎样突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的。
答案:体现白杨树内在气质的相关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等。作者先用两个“没有”否定白杨树的美,说它不是树中的“好女子”;紧接着用“但是”一转,赞扬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样先抑后扬,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独特的内在气质。
5. 作者由树及人,赋予了白杨树怎样的象征意义?
答案: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也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6. 阅读第七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info
分析象征手法
象征指借助某种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等,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解答此类题应注意:
1. 联系写作背景,分析思想感情。
2. 找出本体与象征体的联系,分析事物自身特点及其精神内涵。
3. 立足主题理解事物的象征意义,从精神品质、文章立意和情感表达等角度切入。
答题模板:文中……象征着……的精神(品质等),表达了……的情感,突出文章中心,增强文章表现力。
:::
:::info
分析象征手法
象征指借助某种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等,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解答此类题应注意:
1. 联系写作背景,分析思想感情。
2. 找出本体与象征体的联系,分析事物自身特点及其精神内涵。
3. 立足主题理解事物的象征意义,从精神品质、文章立意和情感表达等角度切入。
答题模板:文中……象征着……的精神(品质等),表达了……的情感,突出文章中心,增强文章表现力。
:::
答案: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反问句为由树及人张本;第二个反问句由白杨树的品质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第三个反问句进一步联想到抗日的军民;第四个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揭示出它体现了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7. 本文在用词方面注重词语的锤炼,尤其是动词的运用更是精当传神。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
(2)这时你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
奔
驰
,扑
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2)这时你
涌
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
泛
出淡青色。答案:
(1)“奔驰”与“扑”相照应,写出了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地表现了“奔驰”的汽车的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黄土高原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拦的特点。
(2)“涌”字在句中指瞬间生成的很多感想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面对无边无垠、雄浑壮阔的黄土高原时内心受到的强烈触动。
(3)“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1)“奔驰”与“扑”相照应,写出了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地表现了“奔驰”的汽车的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黄土高原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拦的特点。
(2)“涌”字在句中指瞬间生成的很多感想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面对无边无垠、雄浑壮阔的黄土高原时内心受到的强烈触动。
(3)“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