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练答案 2025年同步导学案课时练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48页解析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没有婆
的姿态,没有屈
盘旋的 qiú zhī。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páng yì xié chū”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缺乏______,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
suō
) 屈
盘旋(
)
(2) 根据拼音写词语。
qiú zhī(
虬枝
)
páng yì xié chū(
旁逸斜出
)
(3) 依次填人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 朴质 严肃 伟岸 正直 温和
B. 朴质 严肃 正直 伟岸 温柔
C. 伟岸 朴质 正直 严肃 温柔
D. 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温和
答案:1.
(1)suō qū
(2)虬枝 旁逸斜出
(3)D
2.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序号)
① 青年人有梦想,就会做事有动力,前进有方向。
② 梦想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一个民族有梦想,就会精神不垮,旗帜不倒。
③ 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亿万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身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最终要靠广大青年去实现。
④ 当青年人把个人的梦想融人人民的共同梦想之中,融入祖国和民族的发展之中时,青年梦就成了国家梦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⑤ 所以,我们拥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拥有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拥有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拥有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实现中国梦就有了坚实基础和坚强保障。
排序:
②①④③⑤

答案:2.②①④③⑤
3. 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生命是不平凡的,生命是那高原上的白杨,在积雪中傲然挺立;
生命是那草原上的骏马
,
在狂风中纵横驰骋
生命是那大海上的海燕
,
在惊涛中自由飞翔

答案:3.示例:生命是那草原上的骏马 在狂风中纵横驰骋
生命是那大海上的海燕 在惊涛中自由飞翔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沙家浜的芦苇
许冬林
①《诗经》里写芦苇,写得风雅婉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想象着那画面:满河满溪的芦苇,青碧茫茫,绿叶上的露水已经凝成了薄霜,秋色渐深,晨气微凉得叫人忧伤。那个美好的女子,还在秋水的那一边,一春一夏的时光匆匆过去,都还未能抵达她的身旁,唯有一片浩瀚的深秋芦苇渲染成了一场相思的薄凉底色。
②其实,不是芦苇有那么风雅,那么儿女情长,而是我们的先民风雅。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即便是一段幽暗的情怀,也能被那些草木衬得生出明丽的绿光来。
③来到了沙家浜,来到了阿庆嫂的茶馆里,隔窗看那些芦苇,就全然是另一种气象了。
④沙家浜的芦苇大气磅礴、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色气象。芦苇在水里,芦苇在岸上,芦苇在湖中的岛上,芦苇在林荫小道的两旁。凭依木桥,放眼望,湖水泱泱,满目是五月的浓碧,不知道是芦苇将湖水揽在了臂弯里,还是湖水拥芦苇在怀抱。这真是芦苇的部落!
⑤正是初夏。看花花已落,赏果果还未成,这样的寥落时节,却是芦苇最好的时候。在沙家浜,在芦苇最好的年华里赶来与它相遇,这是幸事。它们亭亭如修竹,俊逸如世外雅士。它们微微摇曳的叶子像修长的绿色手臂,轻轻抚摩白色的飞鸟、狭长的流云和青灰的天空。它们又和飞鸟、流云以及天空融在一起,融成了水底琥珀一般的倒影。我们在芦苇丛里穿越,拂面的是芦苇的风,呼吸的是芦苇赠予的空气。夹杂着浓郁草本植物气息的空气,使我们一时间忘了路途、失了方向,却也闲闲淡淡地不着急。沙家浜半日,怎么想,都觉着过得

⑥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这里以芦苇为喻,突出人之脆弱,可见芦苇也是脆弱的。我想,就某根芦苇来说,确乎脆弱,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可触摸天空,到底还是一根苇草,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⑦但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啊!狂风经过,芦苇在水面掀起汹涌绿浪;风雨之后,芦苇又一根根挺起笔直的脊梁。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
⑧京剧《沙家浜》里那位机智、勇敢的阿庆嫂,就是借一片茂盛的芦苇荡掩护了新四军。谁会想到,这样清水绿芦的好地方,竟是与敌斗智斗勇的战场!那些临水生长的一根根苇草,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都生了胆气与豪气,成了一个个杀敌除寇守卫家园的战士。是啊,一根芦苇是渺小脆弱的,千万根芦苇站在一起,就布起了阵势,就有了战斗的力量。千万根芦苇密密生长,就长成了芦苇的海,就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大气象,就展现出了永摧不折的民族大精神。沙家浜的芦苇,书写的不是《诗经》里小儿女的小情调,而是一种关乎民族大义的大境界。
⑨个体融入群体,水珠融入大海,才会焕发永不消亡的生命力。在面对眼前那一片苍茫无边的芦苇之海时,我想,生命短促如朝露,也许唯有将倏忽之间的生命融入一桩热爱的事业中去,孜孜不倦,全力以赴,生命才会呈现一种恒久而辽阔的魅力。
⑩在沙家浜,真想做一根葱碧无花的五月芦苇,亭亭而立,静静生长。至于此后的荣枯与浮沉,就交给江湖上的风雨和日月来安排吧。
(选自《春风里一直走》,有改动)
4. 《诗经》里的芦苇和沙家浜的芦苇各有怎样的特点?
5. 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1) 沙家浜半日,怎么想,都觉着过得
。(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 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6. 第⑨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7. 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诗经》里芦苇的特点:风雅婉约,青碧茫茫。沙家浜芦苇的特点:茂盛,顽强,有蓬勃的生命力,充满民族精神。
5.
(1)“奢侈”本义是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文中指在沙家浜的半日停留,作者沉浸于芦苇的世界中,内心满是惬意,这份惬意在忙碌的日常中格外难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作者用词语的新鲜语境义,突出沙家浜的芦苇对自己的触动,展现其独特魅力与对人心灵的滋养。
(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家浜的芦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一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沙家浜芦苇的赞美之情。
6.第⑨段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升华了对沙家浜芦苇的认识,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了对沙家浜芦苇象征意义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7.文章最后一段表明“我”受到芦苇精神的感染和启发,也想将生命投入热爱的事业中,孜孜不倦,全力以赴。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