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内外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②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③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④。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⑤。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有改动)
【注】①仆:我。②谙:熟悉,知道。③遑:闲暇。④胝(zhī):老茧。⑤乡赋:地方举行的乡贡考试。
6.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 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 汝之不惠 小恩小惠
D. 始龀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
7.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9. 从甲、乙两文中,你得到了关于学习方面的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②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③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④。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⑤。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有改动)
【注】①仆:我。②谙:熟悉,知道。③遑:闲暇。④胝(zhī):老茧。⑤乡赋:地方举行的乡贡考试。
6.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 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 汝之不惠 小恩小惠
D. 始龀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
7.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通达的地步。
(2)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我虽然说不出来,心里却已经默默记住了。
9. 从甲、乙两文中,你得到了关于学习方面的哪些启示?
示例:①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愚公虽年且九十仍立志移山,不懈努力。②要勤奋刻苦,如白居易从小刻苦学习,不遑寝息。③应从小培养学习兴趣,早作准备,为实现目标不断努力。
答案:6.D
7.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8.
(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通达的地步。
(2)我虽然说不出来,心里却已经默默记住了。
9.示例:①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愚公虽年且九十仍立志移山,不懈努力。②要勤奋刻苦,如白居易从小刻苦学习,不遑寝息。③应从小培养学习兴趣,早作准备,为实现目标不断努力。
7.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8.
(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通达的地步。
(2)我虽然说不出来,心里却已经默默记住了。
9.示例:①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愚公虽年且九十仍立志移山,不懈努力。②要勤奋刻苦,如白居易从小刻苦学习,不遑寝息。③应从小培养学习兴趣,早作准备,为实现目标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