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练答案 2025年同步导学案课时练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73页解析答案
一、课内外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上自
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
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
使
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孙奂字季明。兄皎①
卒,代
其众,以扬武中郎将②领江夏太守。黄武五年,权③攻石阳,奂以地主,
使
所部将军鲜于丹④帅五千人先断淮道,自帅吴硕、张梁五千人为军前锋,降高城,得三将。大军引还权诏使在前往驾过其军见奂军阵整齐,权叹曰:“初吾
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
矣。”
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宗室传》,有删改)
【注】①皎:孙皎,三国时期吴国将领。②扬武中郎将:官职名。③权:孙权,吴国的建立者。④鲜于丹:人名。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上自
军 劳:
慰劳

(2)已而
细柳军 之:
到,往

(3)兄皎
卒 既:
已经

2.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 代
其众
而言之
B.
使
所部将军鲜于丹 于是上乃
使
使持节诏将军
C. 初吾
其迟钝 吾无

D.
扬威将军 肃遂
蒙母
3.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大军引还/权诏使在前住/驾过其军/见奂军阵整齐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皇帝的车队)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接和送行。

5.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 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中并未受到像在其他军营中受到的“至尊”待遇,但他并不认为这损害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反而对周亚夫大加赞赏。
B. 乙文中,孙奂代为统领其兄的部队,“降高城,得三将”“军阵整齐”体现出孙奂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让孙权赞叹有加。
C. 周亚夫和孙奂都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甲文通过“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来体现,乙文则通过“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来体现。
D. 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刻画出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的“真将军”形象,乙文刻画出孙奂勇于担当、凛然不可侵犯的形象。
6.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甲文中周亚夫穿着铠甲用军礼拜见汉文帝并说明了理由,这是正面描写;军营的严整,士兵的戒备,群臣的反应,汉文帝的称赞,这些是侧面描写。乙文中孙奂派自己的部将先截断淮河水道,自己率领部下作为大军的前锋迫使高城投降,俘虏三位将领,这是正面描写;大军撤返时孙奂的军队队列整齐,孙权发出感叹,这是侧面描写。

答案:1.
(1)慰劳
(2)到,往
(3)已经
2.B
3.大军引还/权诏使在前住/驾过其军/见奂军阵整齐
4.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皇帝的车队)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接和送行。
5.D
6.甲文中周亚夫穿着铠甲用军礼拜见汉文帝并说明了理由,这是正面描写;军营的严整,士兵的戒备,群臣的反应,汉文帝的称赞,这些是侧面描写。乙文中孙奂派自己的部将先截断淮河水道,自己率领部下作为大军的前锋迫使高城投降,俘虏三位将领,这是正面描写;大军撤返时孙奂的军队队列整齐,孙权发出感叹,这是侧面描写。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