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①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②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③,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注】①中贵人:帝王所宠幸的宦官。②刁斗:古时军中所用铜制的锅,有柄,能容一斗。白天用它烧饭,夜里敲它巡更。③斥候:指侦察敌情的士兵。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亚夫”指《周亚夫军细柳》中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的西汉名将周亚夫。
B. “皆以力战为名”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两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与“将以下骑送迎”两句中,“将”都是“率领”的意思。
D. “苦”的本义是苦于,“而苦程不识”的意思是(士兵)苦于不能跟随程不识。
8.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李广有勇有谋,追击匈奴人时,命令骑兵左右包抄,亲自杀死二人,生擒一人。
B. 李广张弛有道,休息时士兵可自由行动,夜里不敲打刁斗也不派士兵巡查敌情。
C. 文章结尾处用对比的手法,从侧面凸显了李广高超的军事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D. 文章以叙事为主,摘选李广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展现其“飞将军”的形象。
9.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10.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11. 有人认为“李广非大将才也”,读完此文,你赞同这一看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示例一:不赞同。李广虽然治军简易,行军没有部队编制和行阵部署,但能服众,军队凝聚力强,士兵也心甘情愿跟随他,这都体现了他的大将风范。
示例二:赞同。他带领军队时对军队缺乏必要的约束,不注重防守,一旦遇到突然袭击,就无法抵御外敌。他的做法不值得效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
亚
夫
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
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①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
将
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②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③,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
苦
程不识。(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注】①中贵人:帝王所宠幸的宦官。②刁斗:古时军中所用铜制的锅,有柄,能容一斗。白天用它烧饭,夜里敲它巡更。③斥候:指侦察敌情的士兵。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 “亚夫”指《周亚夫军细柳》中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的西汉名将周亚夫。
B. “皆以力战为名”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两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与“将以下骑送迎”两句中,“将”都是“率领”的意思。
D. “苦”的本义是苦于,“而苦程不识”的意思是(士兵)苦于不能跟随程不识。
8.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李广有勇有谋,追击匈奴人时,命令骑兵左右包抄,亲自杀死二人,生擒一人。
B. 李广张弛有道,休息时士兵可自由行动,夜里不敲打刁斗也不派士兵巡查敌情。
C. 文章结尾处用对比的手法,从侧面凸显了李广高超的军事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D. 文章以叙事为主,摘选李广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展现其“飞将军”的形象。
9.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10.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三个匈奴人。
11. 有人认为“李广非大将才也”,读完此文,你赞同这一看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示例一:不赞同。李广虽然治军简易,行军没有部队编制和行阵部署,但能服众,军队凝聚力强,士兵也心甘情愿跟随他,这都体现了他的大将风范。
示例二:赞同。他带领军队时对军队缺乏必要的约束,不注重防守,一旦遇到突然袭击,就无法抵御外敌。他的做法不值得效仿。
答案:7.A
8.B
9.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10.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三个匈奴人。
11.示例一:不赞同。李广虽然治军简易,行军没有部队编制和行阵部署,但能服众,军队凝聚力强,士兵也心甘情愿跟随他,这都体现了他的大将风范。
示例二:赞同。他带领军队时对军队缺乏必要的约束,不注重防守,一旦遇到突然袭击,就无法抵御外敌。他的做法不值得效仿。
8.B
9.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10.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三个匈奴人。
11.示例一:不赞同。李广虽然治军简易,行军没有部队编制和行阵部署,但能服众,军队凝聚力强,士兵也心甘情愿跟随他,这都体现了他的大将风范。
示例二:赞同。他带领军队时对军队缺乏必要的约束,不注重防守,一旦遇到突然袭击,就无法抵御外敌。他的做法不值得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