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如图 11 - 1 - 14 所示,$ O $ 是杠杆 $ OA $ 的支点。请在图中画出力 $ F_1 $、$ F_2 $ 的力臂 $ l_1 $ 和 $ l_2 $。


答案: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8. 如图 11 - 1 - 15 所示,请在 $ A $ 点画出能使杠杆 $ AB $ 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的最小力 $ F $ 的示意图。


答案: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9. 某人从集贸市场买了一条 $ 5kg $ 的鱼,他手头只有一个最大测量值为 $ 20N $ 的弹簧测力计和一把刻度尺,请你帮他设计一种方法,在保证鱼完整的情况下,检验鱼的质量,并写出简要的测量步骤。
答案:提示:将刻度尺在中点50 cm位置处用线系住,在60 cm处系上鱼,在80 cm处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则鱼重G=3F(其他方法只要符合题意均可)
解析:
1. 将刻度尺在中点50cm位置处用线系住作为支点;
2. 在60cm处系上鱼,在80cm处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使刻度尺水平平衡;
3. 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4. 计算鱼重$G = 3F$,若$G\approx50N$($g = 10N/kg$),则鱼质量约为5kg。
2. 在60cm处系上鱼,在80cm处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使刻度尺水平平衡;
3. 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4. 计算鱼重$G = 3F$,若$G\approx50N$($g = 10N/kg$),则鱼质量约为5kg。
10. 校园大扫除时,甲、乙两同学用一根长为 $ 1.8m $ 的扁担(自身重力可忽略),在两端用力抬起一袋重 $ 120N $ 的垃圾。若甲承受的扁担的压力为 $ 80N $,问:
(1) 垃圾袋悬挂处离甲用力处有多远?
(2) 若将垃圾袋向乙移近 $ 0.2m $,则甲承受的压力减小了多少?
(1) 垃圾袋悬挂处离甲用力处有多远?
(2) 若将垃圾袋向乙移近 $ 0.2m $,则甲承受的压力减小了多少?
答案:(1)0.6 m (2)约13.3 N
解析:
(1)设垃圾袋悬挂处离甲用力处距离为$L$,以乙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_{甲}×1.8m=G×(1.8m - L)$,$80N×1.8m=120N×(1.8m - L)$,解得$L = 0.6m$。
(2)垃圾袋向乙移近$0.2m$后,离甲距离为$0.6m + 0.2m=0.8m$,以乙为支点,$F_{甲}'×1.8m=G×(1.8m - 0.8m)$,$F_{甲}'=\frac{120N×1m}{1.8m}\approx66.7N$,压力减小量:$80N - 66.7N=13.3N$。
(2)垃圾袋向乙移近$0.2m$后,离甲距离为$0.6m + 0.2m=0.8m$,以乙为支点,$F_{甲}'×1.8m=G×(1.8m - 0.8m)$,$F_{甲}'=\frac{120N×1m}{1.8m}\approx66.7N$,压力减小量:$80N - 66.7N=13.3N$。
11. 如图 11 - 1 - 16 所示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拔钉子可能用到
①④
(填写编号,下同),修剪树枝可能用到⑤
,理发时要用到②
。它们在正常使用时能省力的是①③④⑤
。答案:①④ ⑤ ② ①③④⑤
12.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 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2) 实验共使用六个钩码,杠杆上每格的长度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 $ O $ 两格的 $ A $ 处挂了四个钩码,如图 11 - 1 - 17 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何在杠杆右边挂钩码?你的方法是

(3) 实验中改变支点 $ O $ 两侧钩码的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至少要做三次,得到三组以上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1) 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
(左/右)旋,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 实验共使用六个钩码,杠杆上每格的长度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 $ O $ 两格的 $ A $ 处挂了四个钩码,如图 11 - 1 - 17 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何在杠杆右边挂钩码?你的方法是
可在杠杆右边离支点四格处挂两个钩码
。
(3) 实验中改变支点 $ O $ 两侧钩码的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至少要做三次,得到三组以上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得到普遍规律
。答案:(1)左 (2)可在杠杆右边离支点四格处挂两个钩码 (3)得到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