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滑动变阻器:
(1)构造:瓷管、电阻丝、滑片$P$、金属杆、接线柱等。
(2)结构示意图:$C\overset{P}{- - - - - - -}D$

$A\overset{—————}B$
(3)电路符号:。
(4)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
(5)使用方法:
(6)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Omega$ $1.5A$”的字样,其中$50\Omega$表示滑动变阻器的
(7)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
(8)优缺点:可以连续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9)应用:电位器等。
(1)构造:瓷管、电阻丝、滑片$P$、金属杆、接线柱等。
(2)结构示意图:$C\overset{P}{- - - - - - -}D$

$A\overset{—————}B$
(3)电路符号:。
(4)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
长度
来改变电阻。(5)使用方法:
串
联在电路中;“一上一下”的接法改变电阻;接通电路前,应将金属滑片$P$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
的位置。(6)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Omega$ $1.5A$”的字样,其中$50\Omega$表示滑动变阻器的
最大阻值
为$50\Omega$,$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为$1.5A$。(7)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
(8)优缺点:可以连续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9)应用:电位器等。
答案:(3) ;(4)长度;(5)串;最大;(6)最大阻值;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解析:
(3)滑动变阻器的电路符号是一个长方形中间画一条斜线,斜线中间有一个箭头指向右下方,两端各有一个接线柱。
(4)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因为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5)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这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接通电路前,为了保护电路,应将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
(6)“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4)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因为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5)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这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接通电路前,为了保护电路,应将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
(6)“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例题1 如图14 - 2 - 2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怎样变化?

解析$M与滑动变阻器的C$接线柱相连,$N与滑动变阻器的B$接线柱相连,电流流经的路径由$M→C→P→B→N$,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和滑片$P$部分相当于导线,因此滑片在移动的过程中,这一部分的电阻改变很小,可忽略不计;而由$P经B$流出的路径中,电阻的长度发生了改变,当$P$向右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部分$PB$段的长度变短,其阻值$R_{PB}$将变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将变大。
说明1.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左右滑动时,会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而使电阻改变,从而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具体可按以下顺序判断:
(1)确定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接法;
(2)根据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情况,判断滑动变阻器的哪段电阻线连入了电路;
(3)根据滑片$P$位置的变化,判断有电流通过的电阻线的长度变化;
(4)由电阻线的长度变化,判断接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的变化。
2. 图14 - 2 - 3列出了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正确接法。通过分析可知,图(a)、(b)两种接法都是将滑片$P$右方的电阻线接入了电路,即下面接$B$,上面接$C或D$是等效的。同理,图(c)、(d)两种接法都是将滑片$P$左方的电阻线接入了电路。

3.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使用滑动变阻器时,关键是要理解哪一部分电阻丝接入了电路。常见的错误是把金属棒接入部分也当成是电阻,这里应指出金属棒的电阻几乎为零。

解析$M与滑动变阻器的C$接线柱相连,$N与滑动变阻器的B$接线柱相连,电流流经的路径由$M→C→P→B→N$,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和滑片$P$部分相当于导线,因此滑片在移动的过程中,这一部分的电阻改变很小,可忽略不计;而由$P经B$流出的路径中,电阻的长度发生了改变,当$P$向右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部分$PB$段的长度变短,其阻值$R_{PB}$将变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将变大。
说明1.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左右滑动时,会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而使电阻改变,从而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具体可按以下顺序判断:
(1)确定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接法;
(2)根据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情况,判断滑动变阻器的哪段电阻线连入了电路;
(3)根据滑片$P$位置的变化,判断有电流通过的电阻线的长度变化;
(4)由电阻线的长度变化,判断接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的变化。
2. 图14 - 2 - 3列出了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正确接法。通过分析可知,图(a)、(b)两种接法都是将滑片$P$右方的电阻线接入了电路,即下面接$B$,上面接$C或D$是等效的。同理,图(c)、(d)两种接法都是将滑片$P$左方的电阻线接入了电路。

3.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使用滑动变阻器时,关键是要理解哪一部分电阻丝接入了电路。常见的错误是把金属棒接入部分也当成是电阻,这里应指出金属棒的电阻几乎为零。
答案:1. 滑动变阻器接法:M接C接线柱,N接B接线柱。
2. 连入电路电阻线:电流路径M→C→P→B→N,故PB段电阻线接入电路。
3. 滑片移动影响:滑片P向右移动,PB段电阻线长度变短。
4. 电阻变化:PB段长度变短,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5. 电流变化:根据欧姆定律I=U/R,电源电压不变,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
结论: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2. 连入电路电阻线:电流路径M→C→P→B→N,故PB段电阻线接入电路。
3. 滑片移动影响:滑片P向右移动,PB段电阻线长度变短。
4. 电阻变化:PB段长度变短,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5. 电流变化:根据欧姆定律I=U/R,电源电压不变,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
结论:电路中的电流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