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木棒(bàng) 分秒(miǎo)
B.血丝(xuè) 窗帘(lián)
C.危险(xiǎn) 硝烟(xiāo)
D.大夫(dà) 瓦片(wǎ)
D
)A.木棒(bàng) 分秒(miǎo)
B.血丝(xuè) 窗帘(lián)
C.危险(xiǎn) 硝烟(xiāo)
D.大夫(dà) 瓦片(wǎ)
答案:D
解析:
本题可通过对各选项中加点字读音的逐一分析来判断其正误。
A选项:“木棒(bàng)”读音正确,“分秒(miǎo)”读音正确。
B选项:“血丝(xuè)”读音正确,“窗帘(lián)”读音正确。
C选项:“危险(xiǎn)”读音正确,“硝烟(xiāo)”读音正确。
D选项:“大夫”在这里应读“dài”,而不是“dà”,此选项读音有误。
A选项:“木棒(bàng)”读音正确,“分秒(miǎo)”读音正确。
B选项:“血丝(xuè)”读音正确,“窗帘(lián)”读音正确。
C选项:“危险(xiǎn)”读音正确,“硝烟(xiāo)”读音正确。
D选项:“大夫”在这里应读“dài”,而不是“dà”,此选项读音有误。
二、看拼音,写词语。
| zhēng duó | pán zi | gǎn máng | xùn sù |
|
| huǒ yàn | réng rán | shāng yuán | cōng cōng |
|
| zhēng duó | pán zi | gǎn máng | xùn sù |
|
争夺
 | 盘子
 | 赶忙
 | 迅速
 || huǒ yàn | réng rán | shāng yuán | cōng cōng |
|
火焰
 | 仍然
 | 伤员
 | 匆匆
 |答案:争夺、盘子、赶忙、迅速、火焰、仍然、伤员、匆匆。
解析: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拼音,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词语积累和课本内容,写出对应的词语。| zhēng duó|对应“争夺”,|pán zi|对应“盘子”,|gǎn máng|对应“赶忙”,|xùn sù|对应“迅速”,|huǒ yàn|对应“火焰”,|réng rán|对应“仍然”,|shāng yuán|对应“伤员”,|cōng cōng|对应“匆匆”。 
三、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 白求恩仍然
2. 部长
1. 白求恩仍然
镇定
地站在手术台旁。(镇静
)2. 部长
恳求
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
哇!”(恳请
)(需求
)答案:1. 镇静
2. 恳请 需求
2. 恳请 需求
解析:
四、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 比喻给人以突然打击。(
2.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3. 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1. 比喻给人以突然打击。(
当头一棒
)2.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争分夺秒
)3. 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陆续
)答案:1. 当头一棒 2. 争分夺秒 3. 陆续
解析:
1. 根据“突然打击”,课文中“当头一棒”符合该意思。2. “不放过一分一秒”对应“争分夺秒”。3. “前后相继,时断时续”是“陆续”的释义。
五、按要求完成练习。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1. 这句话是
2. 将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1. 这句话是
白求恩
说的。句中“他们的阵地”指的是战场
,“自己的阵地”指的是手术台
。2. 将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也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答案:1. 白求恩;战场;手术台 
2.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也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2.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也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解析:
1. 这句话的出处判断需结合课文内容,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中,白求恩在战斗环境中坚守手术台,通过语言描写体现其坚定态度,所以是白求恩说的。“他们的阵地”结合战士们作战的场景可知是战场;“自己的阵地”依据白求恩作为医生在手术台工作的情况,可知是手术台。 
2. 反问句改陈述句,去掉反问词“怎么”和语气词“呢”,将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问号改为句号。
2. 反问句改陈述句,去掉反问词“怎么”和语气词“呢”,将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问号改为句号。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写了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
本文写了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
白求恩
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故事。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
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
当作阵地
,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
个小时,这表现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
的精神。答案:白求恩 白求恩 手术台 阵地 六十九 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
解析:
根据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内容直接填空。首先明确主人公是白求恩大夫,他在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体现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