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南通专版 第110页解析答案
(三)(2025·南通期末)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夜鸟声声忆旧园
庞井君
①坐落在颐和园之北、圆明园之西的这所校园,与皇家园林水系相通、气脉相连,得西山浩渺之灵秀,拥郊野旷荡之雄阔,草木蓊郁,古风氤氲,其幽邃淹博气韵在京城是出了名的。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为野鸟栖息提供了绝佳场域,其种类之繁、品种之珍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②三十多年前,我从燕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来这里读研究生,日日以古树为伴,夜夜与野鸟为邻,好像居住在一个童话世界。二十多年前,我哲学博士毕业回到这里工作,一住十多年,仍然有生活在大山森林中的感觉。前不久,我又来这里学习,寓所紧挨着当年读研究生时住过的那座楼,虽然建筑已然改观,可蔽日的绿荫依然,参天的古木依然,清脆的鸟鸣依然,特别是夜鸟的啼鸣,如歌如吟,如泣如诉,声声呼唤着遥远的记忆,轻轻触碰着心底的秘密,心境一下子激荡起来,精神的天空仿佛生出了无数翅膀,向着未来和世界深处自由飞翔。
③晚上,随着夕阳渐渐沉入西山背后,夏风从岩穴林杪间轻轻吹来,森森的夜色像奇袭城堡的士兵,又像围攻猎物的群狼,一边潜隐着身影,一边悄悄向目标靠近,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到了寓所附近的时候,与房间昏黄的灯光在窗外交融出淡墨般的涟漪,向夜的深处荡漾。这黑夜的降临,又像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将无数极薄极柔、极密极淡的轻纱铺陈开来,一层接一层地叠加,越积越浓,越叠越黑,不知是为了屏蔽外边的事物,还是编织一个罩住自身的空间。乌鸦呱呱叫着,啄木鸟咚咚敲着,斑鸠嗨嗨吼着,一起送走了天际最后一丝亮光。路灯倦怠而又无奈地投来幽怨的眼神,星星射来几丝光芒,像晶莹尖细的银针刺破这层层叠叠的轻纱,将遥远的亮光送到人们的心田。夜鸟则挣脱了白天的聒噪,跑到夜幕后面,大声鸣唱起来,仿佛是一首背景音乐,伴我读书、写作和遐想。有时干脆关了空调,将窗帘拉开,将窗子打开,让鸟鸣融合着清风一起进来,静静地躺在床上,若有若无地想一些事情,让思绪随着夜鸟的叫声波动着,任意象灵感自由涌现,品味着时间瞬间凝固又丝丝滑过的感觉。
④其实,在这幽寂无边的黑夜中,啼叫不息的只剩下两三种鸟。这些叫声清澈中带着几丝苍凉,深远中带着几分悠扬,柔软中饱含着坚韧的力量,穿透黑夜、撕裂黑夜,向沉睡的生灵透露着光明的消息。我觉得,它们是大自然孤独的思想者、寂寞的呼唤者和自由的歌唱者。
⑤叫声最清亮的是四声杜鹃。它像山间的流水、田野的清风一样轻盈飘逸,彻夜不停地叫,节奏也是不变的,平平仄平,简洁却不简单,更不显单调。这声音空灵而深远、古老而清新,像咏叹着什么,又像呼唤着什么,总感觉后面连接着很多难以表达的东西。听着它的鸣唱和咏叹,自然就想起了故乡燕山深处的夏夜时光,想起了童年那些令人怀恋和忧伤的往事,想到古代文人关于夜鸟的意境。二三十年前在这个校园度过的那些岁月也被它声声唤出,像电影和梦境一样在脑海里来回播放,荡气回肠。
⑥夜鸟声声,啼走了黑夜,迎来了黎明,也唤出了更多的鸟鸣。凌晨四五点钟,天刚蒙蒙亮,晨雾还未散去,已有几种鸟欢快地加入了这晨鸟的奏鸣曲。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响乐。一开始的前奏,夜鸟还是主角,仍然带着夜里的苍凉,几种叫不上名字的鸟鸣,清亮,仿佛几束纤细而又锐利的光穿过大树和楼宇向夜的深处射去,明灭自然,长短有序,卷舒自由。天越来越亮,窗外更加热闹,乐曲的调子也逐渐欢快起来。那些夜眠的鸟睡了一夜,养足了精神,大声吵闹着穿过幕布走向前台,占据了主导。夜鸟的声音还在,但已被十几种其他鸟的声音淹没了。这是一场由大自然安排好了的校园黎明曲,没有指挥,没有作曲,没有导演,大自然就是一切,她将自然灵性植入每一只鸟的天性中,每只鸟都自然而然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自觉遵守着自然的规则和自发的秩序。你听,谁先叫,谁后叫,叫几声,声音有多大,频次有多高,都像不同的乐手按照乐谱演奏一样,井然有序,自由和谐。单只鸟叫时,高亢嘹亮,群鸟俱寂,你不会觉得单调和空旷;很多鸟齐鸣时,你也不会觉得嘈杂和混乱。我想,这里一定蕴含着大自然美的法则、真的规律和灵的玄机。
⑦刚入学那些日子,还比较悠闲,鸟声彻夜不绝,很多同学都说吵得睡不着,夜夜将窗子关得紧紧的,窗帘拉得严严的。没过半个月,学习越来越紧张,夜里的鸟却很少叫了,偶尔听到几声“王刚哥”,也喑弱得很,仿佛从遥远的深处传来,像渐渐远去的故人背影。我觉得很奇怪,猜了很多原因,又觉得都不全是。快毕业那些天,眼见满塘莲实累累,雏鸭和小鸳鸯已可展翅飞翔了,我又怀念起先前的夜鸟来,听了听录音,总觉没那个味儿、劲儿。有一天,我故意睡得很晚,半夜时分趁着月色,顺着几片参天的古树林一直走到荷塘边,期待重温那些夜鸟的叫声,终无所获,只有零星的蝉声响起,那完全是另一种感觉了。又翻检古人有关夜鸟啼鸣的诗文,想找些共鸣,却也没有一篇契合得上,失望之余,转念一想,反而更觉得自己这段经历和感受异常珍贵了。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0. 学校举行朗诵比赛,语文老师为我们推荐了《夜鸟声声忆旧园》这篇文章,读完后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示例:① 野鸟种类之繁、品种之珍;② 校园得天独厚的环境;③ 夜鸟幽鸣、晨鸟欢鸣;④ 幽寂无边的夜色;⑤ 夜鸟啼鸣给"我"的异常珍贵、独特的感受。

11. “停连”是朗读的一种技巧,声音中断即“停顿”,声音连续即“连接”。无论“停顿”还是“连接”都不是任意的,要与文章思想感情的变化相适应,还要照顾到听者的感知和理解习惯。语文老师已经为下面两句标好了“停连”符号,请你选择其中一句揣摩一下老师的用意。
A句:我觉得,∧它们是大自然孤独的思想者、寂寞的呼唤者|和自由的歌唱者。
B句:夜鸟声声,∧啼走了黑夜,迎来了黎明,也唤出了|更多的鸟鸣。
示例一:我选A句,"我觉得"后面要长停,提醒读者后面内容更重要;"孤独的思想者""寂寞的呼唤者"连读,能够读出作者思想感情的递进和升华;"呼唤者"后面短停,是为情感高潮的到来作准备。 示例二:我选B句,"夜鸟声声"后面要长停,提醒读者接下来作者要写"夜鸟声声"的作用和意义,也能体现出句子的结构关系,让读者更好理解;"黎明""也唤出"连读,能够读出作者思想感情的递进和升华;"唤出了"后面短停,是为情感高潮的到来作准备。

12. 小通朗读到第③段的“乌鸦呱呱叫着,啄木鸟咚咚敲着,斑鸠嗨嗨吼着……”一句时,觉得删去“呱呱”“咚咚”“嗨嗨”这些词也可以。品读原句,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该句中的三个词不能删去。因为:① 三个拟声词模拟出动物声音的区别,读来更具个性和情趣;② 三个叠词更具节奏感、音韵美;③ 三个叠词使三个分句形成一组排比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三种动物的动作,从而表现出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13. 小南在与老师交流朗读感受时,联想到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也是他的精神“乐园”。你觉得《夜鸟声声忆旧园》中的“园”又该作何理解?
① 这里的"园"是作者读书学习的地方,也是他成长成才的地方;② 更是他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③ 在这里他远离了世间的嘈杂,摒弃了凡事的琐碎,在鸟声中任灵感自由涌动,任精神自由飞翔。

答案:10. 示例:① 野鸟种类之繁、品种之珍;② 校园得天独厚的环境;③ 夜鸟幽鸣、晨鸟欢鸣;④ 幽寂无边的夜色;⑤ 夜鸟啼鸣给"我"的异常珍贵、独特的感受。
11. 示例一:我选A句,"我觉得"后面要长停,提醒读者后面内容更重要;"孤独的思想者""寂寞的呼唤者"连读,能够读出作者思想感情的递进和升华;"呼唤者"后面短停,是为情感高潮的到来作准备。 示例二:我选B句,"夜鸟声声"后面要长停,提醒读者接下来作者要写"夜鸟声声"的作用和意义,也能体现出句子的结构关系,让读者更好理解;"黎明""也唤出"连读,能够读出作者思想感情的递进和升华;"唤出了"后面短停,是为情感高潮的到来作准备。
12. 该句中的三个词不能删去。因为:① 三个拟声词模拟出动物声音的区别,读来更具个性和情趣;② 三个叠词更具节奏感、音韵美;③ 三个叠词使三个分句形成一组排比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三种动物的动作,从而表现出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13. ① 这里的"园"是作者读书学习的地方,也是他成长成才的地方;② 更是他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③ 在这里他远离了世间的嘈杂,摒弃了凡事的琐碎,在鸟声中任灵感自由涌动,任精神自由飞翔。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