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南通专版 第70页解析答案
8.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一屠晚归(
屠户
)
(2) 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
(3) 乃悟前狼假寐(
明白
)
(4) 止增笑耳(
罢了
)
答案:(1)屠户 (2)处境困迫,为难 (3)明白 (4)罢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把它杀死了。

答案:(1)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把它杀死了。
10. 文中的屠户机智、果断、勇敢,请品析第4段中描写屠户杀狼的句子,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示例:“暴起”“劈”“毙”“转视”“断”等动词,一方面写出了屠户在生死关头反应迅速,毫不迟疑,当机立断;另一方面写出了屠户面对恶狼胆大心细,绝不手软,动作敏捷,自卫反击,实战能力强。

答案:示例:“暴起”“劈”“毙”“转视”“断”等动词,一方面写出了屠户在生死关头反应迅速,毫不迟疑,当机立断;另一方面写出了屠户面对恶狼胆大心细,绝不手软,动作敏捷,自卫反击,实战能力强。
11. 文章讲述了屠户与狼的斗争,叙述简洁,故事完整。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多余,可以删去。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说理由。
示例:我不同意这一观点。最后一段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收束全文,使得文章叙议结合,结构严谨。文末加以议论,表达了作者对狼的讥讽,语言诙谐,富有哲思,起到了升华主题、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我不同意这一观点。最后一段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收束全文,使得文章叙议结合,结构严谨。文末加以议论,表达了作者对狼的讥讽,语言诙谐,富有哲思,起到了升华主题、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
(二) 比较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太行毛大福,疡医①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饰数事。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
昔一稳婆②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释] ① 疡(yáng)医:治疗创伤肿毒的外科医生。 ② 稳婆:接生婆。
12. 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日 既 晚 狼 遥 送 之 行 三 四 里
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犬坐于前(
像狗似的
)
(2) 断其股(
大腿
)
(3) 毛悟其意(
明白
)
(4) 方娩不下(
)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只狼在其中挖洞,打算从隧道进入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2) 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第二天,狼叼来鹿肉放到接生婆的家门口来报答她。

15. 通过比较阅读,你会发现甲、乙两文中的狼的形象不一样,作者对它们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甲文中的狼是狡猾贪婪的,它们一只假寐,一只从柴草堆后面挖洞想要攻击屠夫,作者持有批判和嘲讽的态度;乙文中的狼是知恩图报的,它们用金银、鹿肉回报救命之恩,作者对它们持有赞赏和肯定的态度。

答案:12. 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 13.(1)像狗似的 (2)大腿 (3)明白 (4)正 14.(1)一只狼在其中挖洞,打算从隧道进入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2)第二天,狼叼来鹿肉放到接生婆的家门口来报答她。 15. 甲文中的狼是狡猾贪婪的,它们一只假寐,一只从柴草堆后面挖洞想要攻击屠夫,作者持有批判和嘲讽的态度;乙文中的狼是知恩图报的,它们用金银、鹿肉回报救命之恩,作者对它们持有赞赏和肯定的态度。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