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南通专版 第9页解析答案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星汉灿烂(
银河
)
(2)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降职
)
(3) 乡书何处达(
)
答案:(1)银河 (2)降职 (3)信
2. 课文感知。
《观沧海》与《次北固山下》描写的景物都有着
壮阔
的特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天净沙·秋思》都借助
意象(或:景物)
表达情感。
答案:壮阔 意象(或:景物)
3.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D 解析:正确划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观沧海》中描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耸立的壮阔景象的诗句: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2) 《次北固山下》中的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
(3)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作者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深或离别之苦,如《天净沙·秋思》中的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 文学常识填空。
(1) 《观沧海》的作者是
曹操
,
东汉末
(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
李白
,
代著名诗人。
(3)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王湾
,
代诗人。
(4)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
曲牌名
,“秋思”是
题目
。其作者
马致远
代著名
散曲家(或:戏曲作家)

答案:(1)曹操 东汉末(2)李白 唐 (3)王湾 唐 (4)曲牌名 题目 马致远 元 散曲家(或:戏曲作家)
6. 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邀请你参加。
(1) [诗人竞猜] 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人名。
[示例] 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
谜面:一梅一放翁,满腔爱国情。
谜底:
陆游

(2) [诗意辨析] 有同学找来两幅图画,请简要说明哪一幅图能够表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图一描绘出潮水上涨,两岸与江水齐平,孤舟悬帆于江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景象与诗句不符。


答案:(1)陆游 (2)图一描绘出潮水上涨,两岸与江水齐平,孤舟悬帆于江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景象与诗句不符。
(一) 阅读课内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诗。
B. “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 “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还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套语,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8.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答案:7. B 解析:应该是描写了大海的远景。 8. 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