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点M在第四象限,且点M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1,则点M的坐标为(
A.$(1,-2)$
B.$(2,-1)$
C.$(-1,2)$
D.$(-2,1)$
A
)A.$(1,-2)$
B.$(2,-1)$
C.$(-1,2)$
D.$(-2,1)$
答案:A
解析:
解:∵点M在第四象限,
∴点M的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
∵点M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1,
∴点M的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2。
∴点M的坐标为(1,-2)。
答案:A
∴点M的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
∵点M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1,
∴点M的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2。
∴点M的坐标为(1,-2)。
答案:A
2. (2023·绍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m,n)$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最后所得点的坐标是(
A.$(m-2,n-1)$
B.$(m-2,n+1)$
C.$(m+2,n-1)$
D.$(m+2,n+1)$
D
)A.$(m-2,n-1)$
B.$(m-2,n+1)$
C.$(m+2,n-1)$
D.$(m+2,n+1)$
答案:D
解析: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为:向右平移横坐标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向上平移纵坐标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
将点$(m,n)$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横坐标变为$m + 2$;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纵坐标变为$n + 1$。
所以最后所得点的坐标是$(m + 2, n + 1)$。
答案:D
将点$(m,n)$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横坐标变为$m + 2$;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纵坐标变为$n + 1$。
所以最后所得点的坐标是$(m + 2, n + 1)$。
答案:D
3. (2024春·如东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4-m)$不可能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A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A
解析:
解:
若点$P(m,-4 - m)$在第一象限,则$\begin{cases}m > 0 \\ -4 - m > 0\end{cases}$,
由$-4 - m > 0$得$m < -4$,与$m > 0$矛盾,
所以点$P$不可能在第一象限。
若点$P$在第二象限,则$\begin{cases}m < 0 \\ -4 - m > 0\end{cases}$,
由$-4 - m > 0$得$m < -4$,此时$m < -4$满足$m < 0$,有解。
若点$P$在第三象限,则$\begin{cases}m < 0 \\ -4 - m < 0\end{cases}$,
由$-4 - m < 0$得$m > -4$,此时$-4 < m < 0$,有解。
若点$P$在第四象限,则$\begin{cases}m > 0 \\ -4 - m < 0\end{cases}$,
由$-4 - m < 0$得$m > -4$,此时$m > 0$满足$m > -4$,有解。
综上,点$P$不可能在第一象限。
答案:A
若点$P(m,-4 - m)$在第一象限,则$\begin{cases}m > 0 \\ -4 - m > 0\end{cases}$,
由$-4 - m > 0$得$m < -4$,与$m > 0$矛盾,
所以点$P$不可能在第一象限。
若点$P$在第二象限,则$\begin{cases}m < 0 \\ -4 - m > 0\end{cases}$,
由$-4 - m > 0$得$m < -4$,此时$m < -4$满足$m < 0$,有解。
若点$P$在第三象限,则$\begin{cases}m < 0 \\ -4 - m < 0\end{cases}$,
由$-4 - m < 0$得$m > -4$,此时$-4 < m < 0$,有解。
若点$P$在第四象限,则$\begin{cases}m > 0 \\ -4 - m < 0\end{cases}$,
由$-4 - m < 0$得$m > -4$,此时$m > 0$满足$m > -4$,有解。
综上,点$P$不可能在第一象限。
答案:A
4. 如果点$P(m,1+2m)$在第三象限内,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A.$-\frac{1}{2}\lt m\lt0$
B.$m>-\frac{1}{2}$
C.$m\lt0$
D.$m<-\frac{1}{2}$
D
)A.$-\frac{1}{2}\lt m\lt0$
B.$m>-\frac{1}{2}$
C.$m\lt0$
D.$m<-\frac{1}{2}$
答案:D
解析:
解:∵点P(m,1+2m)在第三象限内,
∴第三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均为负数,
即$\begin{cases}m<0\\1+2m<0\end{cases}$,
解$1+2m<0$得$m<-\frac{1}{2}$,
又∵$m<0$,
∴m的取值范围是$m<-\frac{1}{2}$。
答案:D
∴第三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均为负数,
即$\begin{cases}m<0\\1+2m<0\end{cases}$,
解$1+2m<0$得$m<-\frac{1}{2}$,
又∵$m<0$,
∴m的取值范围是$m<-\frac{1}{2}$。
答案:D
5. 若点$A(a-2,3)$和点$B(-1,b+5)$关于y轴对称,则点$C(a,b)$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D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D
解析:
解:∵点A(a-2,3)和点B(-1,b+5)关于y轴对称,
∴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a-2=1,b+5=3,
解得a=3,b=-2,
∴点C的坐标为(3,-2),
∵3>0,-2<0,
∴点C在第四象限。
答案:D
∴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a-2=1,b+5=3,
解得a=3,b=-2,
∴点C的坐标为(3,-2),
∵3>0,-2<0,
∴点C在第四象限。
答案:D
6. 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有M,N,P,Q四个点,鹏鹏在该网格中建立了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得到点M的坐标为$(-3,-1)$,点P的坐标为$(0,-2)$,则点N和点Q的坐标分别为(
A.$(2,1),(1,-2)$
B.$(1,1),(2,-2)$
C.$(2,1),(-1,2)$
D.$(1,1),(-2,2)$
D
)A.$(2,1),(1,-2)$
B.$(1,1),(2,-2)$
C.$(2,1),(-1,2)$
D.$(1,1),(-2,2)$
答案:D
解析:
解:根据点M(-3,-1)和点P(0,-2),确定坐标系原点位置。
由M(-3,-1)可知,其在原点左侧3个单位,下方1个单位;P(0,-2)在原点下方2个单位。
通过网格确定原点后,可得N点坐标为(1,1),Q点坐标为(-2,2)。
答案:D
由M(-3,-1)可知,其在原点左侧3个单位,下方1个单位;P(0,-2)在原点下方2个单位。
通过网格确定原点后,可得N点坐标为(1,1),Q点坐标为(-2,2)。
答案:D
7. 若点$P(2,-4),Q(x,-4)$之间的距离是3,则x的值为(
A.3
B.5
C.-1
D.5或-1
D
)A.3
B.5
C.-1
D.5或-1
答案:D
解析:
解:∵点P(2,-4),Q(x,-4)的纵坐标相同
∴PQ平行于x轴
∴PQ的距离为|x - 2|
∵PQ = 3
∴|x - 2| = 3
∴x - 2 = 3 或 x - 2 = -3
解得x = 5 或 x = -1
D
∴PQ平行于x轴
∴PQ的距离为|x - 2|
∵PQ = 3
∴|x - 2| = 3
∴x - 2 = 3 或 x - 2 = -3
解得x = 5 或 x = -1
D
8.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3,2),B(3,2),C(3,-1)$,则点D的坐标为(
A.$(-2,-1)$
B.$(4,-1)$
C.$(-3,-2)$
D.$(-3,-1)$
D
)A.$(-2,-1)$
B.$(4,-1)$
C.$(-3,-2)$
D.$(-3,-1)$
答案:D
解析:
在长方形ABCD中,对边平行且相等。已知A(-3,2),B(3,2),C(3,-1)。
因为AB边的点A和B纵坐标相同,均为2,所以AB平行于x轴,AB的长度为两点横坐标差的绝对值,即|3 - (-3)| = 6。
BC边的点B和C横坐标相同,均为3,所以BC平行于y轴,BC的长度为两点纵坐标差的绝对值,即|2 - (-1)| = 3。
由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AD应与BC平行且相等,DC应与AB平行且相等。
点D与点A的横坐标相同(因为AD平行于BC,BC平行于y轴),点D与点C的纵坐标相同(因为DC平行于AB,AB平行于x轴)。
点A的横坐标为-3,点C的纵坐标为-1,所以点D的坐标为(-3,-1)。
答案:D
因为AB边的点A和B纵坐标相同,均为2,所以AB平行于x轴,AB的长度为两点横坐标差的绝对值,即|3 - (-3)| = 6。
BC边的点B和C横坐标相同,均为3,所以BC平行于y轴,BC的长度为两点纵坐标差的绝对值,即|2 - (-1)| = 3。
由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AD应与BC平行且相等,DC应与AB平行且相等。
点D与点A的横坐标相同(因为AD平行于BC,BC平行于y轴),点D与点C的纵坐标相同(因为DC平行于AB,AB平行于x轴)。
点A的横坐标为-3,点C的纵坐标为-1,所以点D的坐标为(-3,-1)。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