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启东中学作业本 2025年启东中学作业本八年级物理上册江苏版 第152页解析答案
12.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是
1.20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2
s.
答案:1.20 32
13.误差是
不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若五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为8.38 cm、8.36 cm、8.58 cm、8.39 cm、8.37 cm,则该物体的长度为
8.38 cm
.
答案:不可以 8.38 cm
14.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
4.30
cm,滑行的平均速度为
2.15
cm/s.
答案:4.30 2.15
解析:
由图可知,木块在A点时左端对齐刻度尺的1.00cm刻度线,在B点时左端对齐5.30cm刻度线,所以A、B间滑行的距离为:$5.30\mathrm{cm}-1.00\mathrm{cm}=4.30\mathrm{cm}$。
A点时间为00:05:18,B点时间为00:05:20,滑行时间为:$20\mathrm{s}-18\mathrm{s}=2\mathrm{s}$。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 = \frac{s}{t}$,可得平均速度为:$v=\frac{4.30\mathrm{cm}}{2\mathrm{s}}=2.15\mathrm{cm/s}$。
4.30;2.15
15.一列长360 m的动车沿直线匀速驶向正前方的隧道,动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是1 min,在隧道内运行的平均速度是64.8 km/h,则隧道的长度为
1440
m.动车进入山洞隧道之前,需要鸣笛示警.由于洞口山崖对声的反射,司机鸣笛后可以听到回声.已知司机第一次鸣笛后4 s听到回声,第二次鸣笛后2 s听到回声.两次鸣笛的时间相隔为9.5 s,则火车进山洞前的速度是
40
m/s,第一次鸣笛时动车距离山洞
760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_{声}= 340$ m/s)
答案:1440 40 760
解析:
第一空:隧道的长度
解:
动车速度 $ v = 64.8 \, \text{km/h} = 64.8 × \frac{1000}{3600} = 18 \, \text{m/s} $,
运行时间 $ t = 1 \, \text{min} = 60 \, \text{s} $。
动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 s = vt = 18 × 60 = 1080 \, \text{m} $,
隧道长度 $ L = s + 360 = 1080 + 360 = 1440 \, \text{m} $。
第二空:动车进山洞前的速度
解:
设动车速度为 $ v $,第一次鸣笛时距离山洞 $ s_1 $,第二次鸣笛时距离山洞 $ s_2 $。
第一次鸣笛回声:$ 2s_1 = v_{\text{声}}t_1 + vt_1 $,即 $ 2s_1 = 340 × 4 + 4v $ ①,
第二次鸣笛回声:$ 2s_2 = v_{\text{声}}t_2 + vt_2 $,即 $ 2s_2 = 340 × 2 + 2v $ ②,
两次鸣笛间隔时间内动车行驶距离:$ s_1 - s_2 = v × 9.5 $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 $ v = 40 \, \text{m/s} $。
第三空:第一次鸣笛时动车距离山洞
解:
将 $ v = 40 \, \text{m/s} $ 代入①式:$ 2s_1 = 340 × 4 + 4 × 40 = 1360 + 160 = 1520 $,
解得 $ s_1 = 760 \, \text{m} $。
答案:1440 40 760
16.(2024·溧阳市期末)同学们在“研究气泡的运动速度”.如图甲所示,在长约120 cm的玻璃管中注水近满,上端留一小段空气柱,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先将玻璃管右端抬高,使气泡处在右端.再把右端放到桌面上,测量并记录气泡从点O点运动到20 cm、40 cm、60 cm和80 cm处所用的时间.
(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秒表
,此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气泡
(选填“玻璃管”“水柱”或“气泡”).
(2)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橡皮塞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一些.
(3)如图乙所示是第一和第二两小组根据各自实验记录的数据,在同一张坐标纸中作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在记录数据过程中,第一组的气泡做
匀速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直线运动,第二组的气泡先做一段
加速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②小明观察分析后发现,造成第二组s-t图像不是一条直线的原因是两小组的计时起点O与管口的距离不一样,则第二组的计时起点O距离管口较
(选填“近”或“远”).
(4)通过实验发现气泡上升的快慢与
玻璃管的倾斜程度
有关(请写出一个因素).
答案:(1)秒表 气泡 (2)运动 慢 (3)①匀速 加速 ②近 (4)玻璃管的倾斜程度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