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小麦在家拿同一个放大镜观察书本上“中学物理”四个字,得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
乙
(选填“甲”或“乙”)图看到的是字的实像,此时放大镜和书本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选填“小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或“大于两倍焦距”),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答案:乙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远离
9. 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图),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A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解:已知凸透镜焦距$f = 10$厘米。
甲:物距$u = 10$厘米,此时$u=f$,不成像,故甲错误。
乙:物距$u = 15$厘米,$f<u<2f$,像距$v = 30$厘米,$v>2f$,成倒立放大实像,正确。
丙:物距$u = 20$厘米,$u = 2f$,像距$v = 20$厘米,$v=2f$,成倒立等大实像,正确。
丁:物距$u = 30$厘米,$u>2f$,像距$v = 15$厘米,$f<v<2f$,成倒立缩小实像,正确。
答案:A
甲:物距$u = 10$厘米,此时$u=f$,不成像,故甲错误。
乙:物距$u = 15$厘米,$f<u<2f$,像距$v = 30$厘米,$v>2f$,成倒立放大实像,正确。
丙:物距$u = 20$厘米,$u = 2f$,像距$v = 20$厘米,$v=2f$,成倒立等大实像,正确。
丁:物距$u = 30$厘米,$u>2f$,像距$v = 15$厘米,$f<v<2f$,成倒立缩小实像,正确。
答案:A
10. 如图所示,在水杯后放置一个人偶,透过水杯观察人偶,改变人偶与水杯的距离,下列关于看到的像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人眼看到的像一定是虚像
B.当人偶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人偶变高又变粗的像
C.当人偶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人偶上下倒立又变短的像
D.当人偶离水杯一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人偶的像
D
)A.人眼看到的像一定是虚像
B.当人偶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人偶变高又变粗的像
C.当人偶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人偶上下倒立又变短的像
D.当人偶离水杯一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人偶的像
答案:D
11. (2024·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

A.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0 cm
B.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D.将蜡烛移至45.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C
)
A.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0 cm
B.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D.将蜡烛移至45.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蜡烛在20.0cm刻度线处,凸透镜在50.0cm刻度线处,光屏在60.0cm刻度线处。
物距$u = 50.0cm - 20.0cm=30.0cm$,像距$v=60.0cm - 50.0cm = 10.0cm$。
A. 因为$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u>2f$,$f\lt v<2f$,即$30.0cm>2f$,$f<10.0cm<2f$,解得$5.0cm\lt f<10.0cm$,焦距不可能为10.0cm,A错误。
B. 由上述分析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错误。
C. 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此时物距$u'=10.0cm$,像距$v' = 30.0cm$,$f\lt u'<2f$,$v'>2f$,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C正确。
D. 将蜡烛移至45.0cm刻度线处,物距$u''=50.0cm - 45.0cm=5.0cm$,$u''\lt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D错误。
答案:C
物距$u = 50.0cm - 20.0cm=30.0cm$,像距$v=60.0cm - 50.0cm = 10.0cm$。
A. 因为$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u>2f$,$f\lt v<2f$,即$30.0cm>2f$,$f<10.0cm<2f$,解得$5.0cm\lt f<10.0cm$,焦距不可能为10.0cm,A错误。
B. 由上述分析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错误。
C. 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此时物距$u'=10.0cm$,像距$v' = 30.0cm$,$f\lt u'<2f$,$v'>2f$,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C正确。
D. 将蜡烛移至45.0cm刻度线处,物距$u''=50.0cm - 45.0cm=5.0cm$,$u''\lt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D错误。
答案:C
12.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用白纸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且不完整
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C.当u= 16 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1 cm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一直变大
C
)
A.用白纸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且不完整
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C.当u= 16 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1 cm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一直变大
答案:C
解析:
解:
A. 用白纸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但仍完整,A错误。
B. 由图像可知,当u=v=20cm时,u=2f,f=10cm,B正确。
C. 当u=16cm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错误。
D. 物体从12cm移动到1cm,当u>f时像变大,u<f时像变小,D错误。
结论:B
A. 用白纸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但仍完整,A错误。
B. 由图像可知,当u=v=20cm时,u=2f,f=10cm,B正确。
C. 当u=16cm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错误。
D. 物体从12cm移动到1cm,当u>f时像变大,u<f时像变小,D错误。
结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