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10分)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
(3)当小明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则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观察到
(4)小明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传播”,当敲击右边音叉时,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说明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的作用。(3)当小明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则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观察到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小明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传播”,当敲击右边音叉时,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说明
声音具有能量
(至少答出1点)。答案:(1)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2)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3)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声音具有能量
(2)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3)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声音具有能量
23. (12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两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闹钟铃声越来越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 提出猜想假设 B. 得出结论
C. 分析归纳 D. 实验研究
E. 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1)通过对上面的两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子上撒一些碎纸屑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闹钟铃声越来越
小
(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①
是正确的。(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 提出猜想假设 B. 得出结论
C. 分析归纳 D. 实验研究
E. 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EADCB
(填字母)。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在桌子上撒一些碎纸屑
(3)小 ① (4)EADCB
(2)在桌子上撒一些碎纸屑
(3)小 ① (4)EAD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