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铜与氧气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色铜粉逐渐变成黑色
B.气球先鼓起后变瘪
C.反应结束后,应冷却至室温再称量
D.反应前锥形瓶内铜粉与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
D
)
A.红色铜粉逐渐变成黑色
B.气球先鼓起后变瘪
C.反应结束后,应冷却至室温再称量
D.反应前锥形瓶内铜粉与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
答案:D
10. (2024·宜宾)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NH_3$
B.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参加该反应的
“”与“”的个数比为 1:3
C
)
A.

B.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参加该反应的

答案:C
解析:
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
A选项,“”由1个N原子和3个H原子构成,化学式为$NH_3$,正确。
B选项,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正确。
C选项,反应前分子总数与反应后分子总数不同,错误。
D选项,参加反应的“”与“”个数比为1:3,正确。
答案:C
A选项,“”由1个N原子和3个H原子构成,化学式为$NH_3$,正确。
B选项,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正确。
C选项,反应前分子总数与反应后分子总数不同,错误。
D选项,参加反应的“”与“”个数比为1:3,正确。
答案:C
11. (2024·云南)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 = 13.6
B.甲和丙为反应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比为 7:22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前的质量/g | 2.8 | 1 | 16 | 10 |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9.8 | 6.4 | a |
C
)A.a = 13.6
B.甲和丙为反应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比为 7:22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前的质量/g | 2.8 | 1 | 16 | 10 |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9.8 | 6.4 | a |
答案:C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2.8g - 0g = 2.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2.8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9.8g - 1g = 8.8g;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16g - 6.4g = 9.6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应为生成物,且生成丁的质量为 2.8g + 9.6g - 8.8g = 3.6g,故 a 的数值为 10 + 3.6 = 13.6,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丙为反应物,B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和丙,生成物是乙和丁,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C错误。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比为 2.8g:8.8g = 7:22,D正确。故本题选C。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几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Fe + CuSO_4 → Cu + FeSO_4)$

(1) A~D 实验中不能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2) D 实验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3) 进行 D 实验时需提前对铁钉进行打磨,目的是
(4) A 实验中,点燃前镁条的质量为$ m_1,$点燃后生成物的质量为$ m_2,$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m_1$
(5)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微加热即可剧烈燃烧,该兴趣小组同学用 E 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时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1) A~D 实验中不能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BC
(填字母)。(2) D 实验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3) 进行 D 实验时需提前对铁钉进行打磨,目的是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否则实验可能会失败。(4) A 实验中,点燃前镁条的质量为$ m_1,$点燃后生成物的质量为$ m_2,$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m_1$
<
(填“>”“<”或$“=”)m_2。$(5)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微加热即可剧烈燃烧,该兴趣小组同学用 E 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时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Fe + O₂\xrightarrow{点燃}Fe₃O₄$
,锥形瓶的双孔塞中插入一根一端绑有气球的玻璃管,该气球的作用是形成密封装置,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橡皮塞飞出
。答案:(1)ABC (2)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3)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4) < (5) Fe + O₂\xrightarrow{点燃}Fe₃O₄ $形成密封装置,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橡皮塞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