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3(教材P81)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地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小明家十月份付电费64.6元,用电多少千瓦时?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小数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如果用电量不超过100千瓦时,那么电费就是用电量乘以0.52元。
如果用电量超过100千瓦时,那么前100千瓦时的电费是$100 × 0.52 = 52$(元),
而超过部分的电费则是$(用电量 - 100) × 0.6$元。
根据题目,小明家十月份的电费是64.6元,这大于52元,
说明他们家的用电量超过了100千瓦时。
那么,超过部分的电费就是$64.6 - 52 = 12.6$(元)。
所以,超过的用电量是:
$12.6 ÷ 0.6 = 21$(千瓦时)。
最后,小明家十月份的总用电量是:
$100 + 21 = 121$(千瓦时)。
答:小明家十月份用电121千瓦时。
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小数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如果用电量不超过100千瓦时,那么电费就是用电量乘以0.52元。
如果用电量超过100千瓦时,那么前100千瓦时的电费是$100 × 0.52 = 52$(元),
而超过部分的电费则是$(用电量 - 100) × 0.6$元。
根据题目,小明家十月份的电费是64.6元,这大于52元,
说明他们家的用电量超过了100千瓦时。
那么,超过部分的电费就是$64.6 - 52 = 12.6$(元)。
所以,超过的用电量是:
$12.6 ÷ 0.6 = 21$(千瓦时)。
最后,小明家十月份的总用电量是:
$100 + 21 = 121$(千瓦时)。
答:小明家十月份用电121千瓦时。
3. 某市收取水费的标准如下:每年用水量低于180立方米,每立方米收费3.04元;每年用水量超过180立方米,但低于300立方米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3.75元;每年用水量超过300立方米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5.88元。崔老师家去年用水170立方米,应缴水费多少元? 张老师家去年一共缴水费622.2元,张老师家去年用水多少立方米?
答案:3. 崔老师家:170×3.04=516.8(元)
张老师家:622.2-180×3.04=75(元)
75÷3.75=20(立方米) 180+20=200(立方米)
【提示】根据题意,崔老师家去年用水170立方米,用水量没有超过180立方米,因此崔老师家缴水费170×3.04=516.8(元)。张老师家去年一共缴水费622.2元,说明用水量超过180立方米,这时可以先算出超过部分的钱,再算出超过部分的用水量,最后加上180就是张老师家去年的用水量了。
张老师家:622.2-180×3.04=75(元)
75÷3.75=20(立方米) 180+20=200(立方米)
【提示】根据题意,崔老师家去年用水170立方米,用水量没有超过180立方米,因此崔老师家缴水费170×3.04=516.8(元)。张老师家去年一共缴水费622.2元,说明用水量超过180立方米,这时可以先算出超过部分的钱,再算出超过部分的用水量,最后加上180就是张老师家去年的用水量了。
例1 把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池底,浸湿部分长0.6米。掉过头来,垂直插入水池底,这时竹竿有一半还多0.85米是干的。竹竿全长多少米?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数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竹竿浸湿部分与竹竿全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两次插入水池后竹竿浸湿的长度,以及干的部分与竹竿全长的关系,利用小数的乘法和加法运算来求出竹竿的全长。
答案:
两次浸湿的长度:$0.6×2 = 1.2$(米)
竹竿的一半长:$1.2 + 0.85 = 2.05$(米)
竹竿全长:$2.05×2 = 4.1$(米)
答:竹竿全长4.1米。
答案:
两次浸湿的长度:$0.6×2 = 1.2$(米)
竹竿的一半长:$1.2 + 0.85 = 2.05$(米)
竹竿全长:$2.05×2 = 4.1$(米)
答:竹竿全长4.1米。
1. 把一根竹竿垂直插到一个蓄水池的池底,浸湿部分长1.2米,掉过头把另一端垂直插到池底,这样没有浸湿的部分比全长的一半少0.4米。这根竹竿没有浸湿的部分长多少米?
答案:1. 1.2+1.2-0.4-0.4=1.6(米)
【提示】没有浸湿的部分比全长的一半少0.4米。说明浸湿的部分比全长的一半多0.4米。
【提示】没有浸湿的部分比全长的一半少0.4米。说明浸湿的部分比全长的一半多0.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