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教材 P5 习题 1.1 第 5 题变式)如果一个物体向右移动 3m 记作移动+3m,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了-3m,对这个物体现在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这个物体向右移动了 6m
B.这个物体向左移动了 6m
C.这个物体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D.这个物体向右移动了 3m
C
)A.这个物体向右移动了 6m
B.这个物体向左移动了 6m
C.这个物体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D.这个物体向右移动了 3m
答案:C
解析:
解:物体先向右移动+3m,再移动-3m,即向左移动3m。
+3 + (-3) = 0m,所以物体回到原来的位置。
答案:C
+3 + (-3) = 0m,所以物体回到原来的位置。
答案:C
10. (教材 P6 习题 1.1 第 7 题变式)某地一天中午 12 时的气温是$10^{\circ }C$,过了 4h 气温下降了$3^{\circ }C$,再过 8h 气温又下降了$9^{\circ }C$,则第二天零时的气温是
-2℃
.答案:-2℃
解析:
解:中午12时过4h是16时,气温为$10 - 3 = 7^{\circ}C$。
再过8h是第二天零时,气温为$7 - 9 = -2^{\circ}C$。
-2℃
再过8h是第二天零时,气温为$7 - 9 = -2^{\circ}C$。
-2℃
11. 潜水艇上浮记为正,下潜记为负,若潜水艇原来在距水面 50 米深处,后来两次活动记录的情况分别是-20 米,+10 米,则现在潜水艇在距水面
60
米深处.答案:60
解析:
解:潜水艇原来在距水面50米深处,记为初始位置。
第一次活动记录为-20米,表示下潜20米,此时深度为:50 + 20 = 70(米)
第二次活动记录为+10米,表示上浮10米,现在深度为:70 - 10 = 60(米)
60
第一次活动记录为-20米,表示下潜20米,此时深度为:50 + 20 = 70(米)
第二次活动记录为+10米,表示上浮10米,现在深度为:70 - 10 = 60(米)
60
12. 如图,一名跳水运动员参加 10m 跳台的跳水比赛(10m 跳台是指跳台离水面的高度为 10m),这名运动员举高手臂时身长为 2m,跳水池池深为 5.4m(规定向上为正).
(1)若以水面为基准,则这名运动员指尖的高度及池底的深度分别如何表示?
(2)若以跳台为基准,则池底的深度与水面的高度分别如何表示?

(1)若以水面为基准,则这名运动员指尖的高度及池底的深度分别如何表示?
(2)若以跳台为基准,则池底的深度与水面的高度分别如何表示?

答案:(1) 因为 10 + 2 = 12(m),所以以水面为基准,这名运动员指尖的高度表示为+12m,池底的深度表示为-5.4m (2) 因为 10 + 5.4 = 15.4(m),所以以跳台为基准,池底的深度表示为-15.4m,水面的高度表示为-10m
解析:
(1) 运动员指尖的高度:10 + 2 = 12(m),以水面为基准表示为+12m;池底的深度表示为-5.4m。
(2) 池底的深度:10 + 5.4 = 15.4(m),以跳台为基准表示为-15.4m;水面的高度表示为-10m。
(2) 池底的深度:10 + 5.4 = 15.4(m),以跳台为基准表示为-15.4m;水面的高度表示为-10m。
13. (教材 P5 习题 1.1 第 6 题变式)现测得四名同学的身高如下:156cm,158cm,153cm,157cm.
(1)求这四名同学的平均身高.
(2)以计算的平均身高为标准,用正数表示超出部分,用负数表示不足部分,这四名同学的身高各应怎样表示?
(3)在(2)的条件下,若甲同学的身高记作+10cm,则他的实际身高是多少?甲同学比这四名同学中最矮的同学高多少?
(1)求这四名同学的平均身高.
(2)以计算的平均身高为标准,用正数表示超出部分,用负数表示不足部分,这四名同学的身高各应怎样表示?
(3)在(2)的条件下,若甲同学的身高记作+10cm,则他的实际身高是多少?甲同学比这四名同学中最矮的同学高多少?
答案:(1) 这四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frac{156 + 158 + 153 + 157}{4}$ = 156(cm) (2) 因为以 156cm 为标准,所以这四名同学的身高分别表示为 0cm,2cm,-3cm,1cm (3) 因为甲同学的身高记作+10cm,所以甲同学的实际身高为 156 + 10 = 166(cm)。所以甲同学比这四名同学中最矮的同学高 166 - 153 = 13(cm)
解析:
(1) 这四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frac{156 + 158 + 153 + 157}{4} = \frac{624}{4} = 156$ (cm)。
(2) 以 156cm 为标准,这四名同学的身高分别表示为:$156 - 156 = 0$ (cm),$158 - 156 = +2$ (cm),$153 - 156 = -3$ (cm),$157 - 156 = +1$ (cm)。
(3) 甲同学的实际身高为 $156 + 10 = 166$ (cm)。最矮同学身高为 153cm,甲同学比最矮同学高 $166 - 153 = 13$ (cm)。
(2) 以 156cm 为标准,这四名同学的身高分别表示为:$156 - 156 = 0$ (cm),$158 - 156 = +2$ (cm),$153 - 156 = -3$ (cm),$157 - 156 = +1$ (cm)。
(3) 甲同学的实际身高为 $156 + 10 = 166$ (cm)。最矮同学身高为 153cm,甲同学比最矮同学高 $166 - 153 = 13$ (cm)。
14. 某条河在某一周中,周一至周日的水位变化量(单位:米)分别为$+0.1,+0.4,-0.25,-0.1,+0.05,+0.25,-0.1$.其中,正数表示当天水位比前一天上升的量,上周日的水位是 50 米.
(1)哪天水位最高?哪天水位最低?分别为多少米?
(2)与上周日相比,本周日的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上升(下降)了多少米?
(1)哪天水位最高?哪天水位最低?分别为多少米?
(2)与上周日相比,本周日的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上升(下降)了多少米?
答案:(1) 由题意知,周一的水位为 50.1 米,周二的水位为 50.5 米,周三的水位为 50.25 米,周四的水位为 50.15 米,周五的水位为 50.2 米,周六的水位为 50.45 米,周日的水位为 50.35 米。所以周二的水位最高,为 50.5 米;周一的水位最低,为 50.1 米 (2) 与上周日相比,本周日的水位上升了,上升了 50.35 - 50 = 0.35(米)
解析:
(1) 周一水位:50 + 0.1 = 50.1(米)
周二水位:50.1 + 0.4 = 50.5(米)
周三水位:50.5 - 0.25 = 50.25(米)
周四水位:50.25 - 0.1 = 50.15(米)
周五水位:50.15 + 0.05 = 50.2(米)
周六水位:50.2 + 0.25 = 50.45(米)
周日水位:50.45 - 0.1 = 50.35(米)
周二水位最高,为50.5米;周一水位最低,为50.1米
(2) 本周日水位为50.35米,50.35 - 50 = 0.35(米
与上周日相比,本周日水位上升了,上升了0.35米
周二水位:50.1 + 0.4 = 50.5(米)
周三水位:50.5 - 0.25 = 50.25(米)
周四水位:50.25 - 0.1 = 50.15(米)
周五水位:50.15 + 0.05 = 50.2(米)
周六水位:50.2 + 0.25 = 50.45(米)
周日水位:50.45 - 0.1 = 50.35(米)
周二水位最高,为50.5米;周一水位最低,为50.1米
(2) 本周日水位为50.35米,50.35 - 50 = 0.35(米
与上周日相比,本周日水位上升了,上升了0.35米